APP下载

习作课上,让我们做个“三陪”老师

2020-03-08孙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趣事讲台习作

孙芳

我们的作文课往往是老师指导,学生发言,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交流过后,开始刷刷地写起来。殊不知,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呢?

以我给学生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课《童年趣事》为例,进行指导后,学生提笔写作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这么做:

一、“一陪”学生写作

在讲完单元作文指导要求后,我对学生说:“孩子们,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让我们生活中的趣事,从你的笔尖流淌下来吧!我的童年也有让我至今难忘的趣事,让我和你们一起写!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聽到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写文章,高兴和激动溢于言表,有几个大声叫起来,甚至鼓掌说:“好!”随着我的加入,写作的队伍顿时劲头十足,兴致高涨。教室里我坐在讲台上,就像个将军,带领一群战士,奋战在战场上,旁若无人般静谧——大家都在绞尽脑汁、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文章奋笔疾书,大有不想落在别人身后的势头。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示意大家他们已经写好了,还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似乎对我说:“老师,待会叫我吧!”我不是第一个写好的,大概排在十来名,不是我不够快,而是我不想做“第一”,有意做后面,想让学生感到他们比我强!

二、“二陪”学生品鉴

我写好自己的文章后,站起身,开始巡视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写好了的学生,一边仔细看,一边在他们的作文上圈圈画画,把好词佳句都画上记号,并在旁边画上一个五角星,甚至是大拇指,小红花。学生看到这些符号,脸上自然是乐开了花。也会对那些需要商榷的句子进行指出,打上三角号,或者轻声和学生一起商讨更改。

这个过程,目的是为了待会交流的时候,让我“选中”的学生来讲台前面把优秀的读给大家听,供大家享受精神盛宴,而要改正的地方,则是帮助学生找到普遍存在的缺憾处,一起修改、提高。

三、“三陪”学生交流

片段写好后,大家进行交流。这个时候,老师就按照刚才所说的,让两个学生朗读完自己的佳作,点评完毕,我就把自己写的也朗读起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把习作交流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听我讲述童年趣事的同时,学到用语的精妙。某种程度上,他们对我们大人的童年更感兴趣,起到调味剂的作业,更加激发出他们的写作欲望。

《课标》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对典型的作文进行点评,让有,类似不足的文章进行自我、生生再次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如何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需要老师们“对症下压”,“穷追猛打”,“坚持不懈”。那么,在习作中,就让我们甘做一个“三陪”老师吧,在习作的道路上坚守,相信一定会“苦尽甘来”,共享习作的酸甜苦辣!

猜你喜欢

趣事讲台习作
"安身之所"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讲台
习作展示
街头趣事还真多
DV校园小讲台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