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2020-03-08管秀坤

当代工人·精品C 2020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管秀坤

摘要:通过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要以理念为引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关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校本必修课程实施为支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评价为保障,促进关键能力的达成。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 探究能力 认知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就是去运用剩下的内容去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对一个人来说,剩下的内容就是其关键能力。在新时期,小学教育到底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关键能力呢?

一、理念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办学理念统领学校的最高标准,是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育人目标和“三风一训”得到所有学生认同并自我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知道自己在这所学校里“要做什么样的学生,应当怎么做”。

(一)确立办学核心理念,发挥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

办学核心理念回答的是新时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统领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为了学生发展”的浓厚氛围与教育合力。因此,首先要确立办学核心理念。

基于學校的历史、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反复研讨、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我们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本,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成长节奏去成长的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可选择的机会和台阶式挑战的教育;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差异,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需求,使所有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长出”个性化的心智、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个性化的情感和认识。其外在表现为“爱读书、爱合作、爱探究、爱挑战”。因此,我校新时期确定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爱读书、爱合作、爱探究、爱挑战的学生”。

如何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培养二实小学生的关键能力,我们架构了“个性化教育”的总体实施构想,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育人目标的实现画好了路线图。实施构想包括4个部分,即学校之魂、学校之架、学校之体和学校之基。学校之魂是学校精神文化力系统,统领整个个性化教育的方向,包括核心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教风、学风。“学校之架”指的是支撑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之体”指的是教育过程的路径和重要举措。“学校之基”指的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关键性保障的专业化队伍。至此,我们为学生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理解内化理念,形成内在动力

学校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不是方法,不是技术和手段,不是某一节课怎么上的措施问题,而是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包括教师观念、家长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学生观念的改变,即学生知道在这所学校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三风一训”是对学生教育最直接、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我们要让学生讲“三风一训”和育人目标,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比如升旗仪式上升旗手护旗手事迹介绍。我们在课堂上请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既有知识上的目标,又有育人的目标。在班级教育中,要确定班训和班级、个人奋斗目标,让校训及育人目标落地,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变革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我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爱读书、爱合作、爱探究、爱挑战”学生,课堂何为呢?我们思考、探索,开始了课堂变革。

变革教学理念。我们从办学核心理念中分解出二级理念,即“主体性、探究式、个性化”。其中探究式是核心。

变革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以前置小研究为起点的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前置小研究牵动着探究式研究的全过程。

变革课堂教学评价。在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制定了二实小课堂教学评价要点,用要点来指导老师备课、上课、评课,保证理念的践行,模式的落实。

为了实现以上变革,我们做到:

改变备课方式。备理念、备主题。要思考这堂课是在什么理念指导下,研究什么问题。保证教学理念的落地,保证研究的循序渐进。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上的目标,也有育人目标;既有教的目标,更有学的目标。备前置小研究,要设计好前置小研究,做到简单、根本、开放。这是探究型学习的灵魂。备教学过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做好预设。备评价要点,对照教学目标,自定评价要点,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改变教研方式。骨干教师先行先试后,一部分教师先“转变”过来了,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明显变化,孩子们喜欢上了“个性化课堂”。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这样的课堂?我们改变校本教研方式,做到周周搞教研、人人讲理念、人人有专题。教研由“主题式”到课题主导的“深度式”教研,一步一步推动着“个性化课堂”探索走向广度和深度。

三、依托校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根本支撑。学校特色很大程度上是课程的的特色。除了国课校本化实施外,很重要的就是校本课程,特别是校本必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的开展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所有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

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我校确定了“激发成长动力,促进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围绕学生的身体、脑、心灵开设了运动、思考和阅读等多门校本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协调性、思考的的长度和思考的复杂度。

围绕学生的身体,我们开设了长跑、独轮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身体肺活量和协调性。肺活量决定了孩子的体能,也决定着孩子学习时,大脑供氧能力如何。协调性,运动是身体的基础,直接作用于脑,能不能与大脑能力相关联,协调性起到关键作用。独轮车运动是锻炼身体协调性的不二法宝,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注意能力,更磨炼了学生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

围绕学生的大脑,我们开设心智多米诺、汉字游戏、英文歌曲、国际象棋等校本必修课程,旨在提高思考的长度和复杂度。思考的长度,就是大脑的耐受性,大脑持续运转、持续工作的时间。思考的复杂度,即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智多米诺课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汉字游戏课程,用游戏的方式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思考的能力,把握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活大脑的布洛卡区。我们还开设了英文歌曲课程,大量的听、唱,发展学生的听觉辨识能力,为未来的多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校本必修课程,就是在“烧脑”,使学生脑内空间更加精密和强大。同时,培养学生的心智模式和意志品质。

四、变革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多门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传统的学生学业考试评价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个性化教育的全面实施,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评价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教育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它是基于个性化教育提出的新型评价学生的方式,强调“多元性、发展性、一体化、个性化”的评价观,变革片面追求学业考试的评价制度,摒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制约,发挥教育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检测、诊断、引导、促进、激励的积极功能。

我们制定了二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做到:

1.上不封顶。有基础的底线,但上不封顶,比如独轮车,能骑多少圈,就得多少分。这样,孩子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加分,这份努力很宝贵,体现发展性,也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原则。

2.盯住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基本不變,每一项都充满能力培养的含金量,我们盯紧目标,家长就了解学校重视什么,发展什么,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3.考出自信。既有国课的内容,又有校本必修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长项。孩子有意向考试指向成功的时候,他就在累计成功经验中获得成长,并将这份自信迁移到其他项目上去。

个性化教育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老师、家长多方力量帮助下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实小学生学业质量高,受到初中学校的欢迎。到初中、高中后的发展后劲仍然很足。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多次到我校上研究课,他说:“没想到在庄河这个地方,还能有这么灵动的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不一样,但表现出共性的东西,学生思维灵活,敢于表达,而且表达清楚深刻。这说明学校有共同的理念,每个班级的每位老师都在践行。”原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到学校视察,他十分满意地说,“这所学校让孩子们兴趣、爱好、特长都得到发展,你看孩子们多自信啊!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了素质教育,我们国家就有了未来”。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