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2020-03-08陈会玲
陈会玲
摘要:思想教育作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不论对于哪一阶段来讲,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虽然各不相同,但针对历史教学来讲,要达到的目的都是教育育人。因此,为了理想教育培养成果,其教师应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有效的策略方法,以此来更好的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想品德;渗透策略
前言: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精神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初中历史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恰当渗透来讲,其不仅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高速发展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出深入挖掘与钻研,精心设计更新颖、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恰当渗透民族思想,为学生正确历史观、人生观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论是对于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讲,思想道德教育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其身心健康带来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其在学习成长中往往都离不开道德素养的有力支持。再加上现代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极易养成自私的性格习惯,责任感普遍较低。当然,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具有一定的责任。如,家庭对子女的纵容;学校对学生成绩的片面重视;社会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所以不论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恰当渗透都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初中历史来讲,其可以为德育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素材,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有。对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
二、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教材资源优势
初中历史教材当中拥有大量的历史人物、事件,在实际授课中,其教师应实现对这些材料的全面挖掘与灵活引用,基于此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为学生正确是非认识观的形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这一点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都处于分不清善恶美丑的状态,特别是留守、单亲学生。且还经常会出现早恋、上网、打架等一系列违纪现象。对此,在日常教育中,应先引导这些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当然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重视、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恰当渗透。除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要适当的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新颖有趣,且能够为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带来积极影响的素材,在设计各类问题时,也要为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表达创造有力条件。积极鼓励学生坚持向历史英雄学习,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来有效维护祖国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某教师就为学生播放了林则徐的英雄事迹,然后又结合材料为学生设计了:看过材料后,请大家思考林则徐禁烟存在哪些危险和困难?若当时道光皇帝派你去禁烟,你会怎么做?对于全国人民来讲,禁烟的好处是什么?林则徐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等问题。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其教师又准确把握契机,指导学生要时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其要真正从现在就做到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做事。此外,广大初中历史教师也要正确认识、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德育恰当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1.制定科学详实的教学计划
教育面对的学生通常都存在各种差异,如,性格、家庭教育,以及成长环境等等,这些都会给教育成效带来直接影响,其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要给予充分考虑。其教学活动除了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尽可能照顾,进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此来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其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钻研,以此来优化德育目标、教学活动设计,除了要体现出对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充分考虑之外,还要实现对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历史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既要结合备课计划来安排各项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对其内容完全照搬。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授课中,通常都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要想全面适应各阶段教育培养需求,各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做出恰当调整、优化,真正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这样在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同时,学生各方面潜能也能够得到全面挖掘与发挥。
2.引用灵活适合的德育方法
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各项教学活动,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对此,其历史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就可以通过比较法的灵活引用来优化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比如:某教师在讲解《辛丑条约》过程中,其中涉及到的外国资本大量涌进中国,中国完全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探究《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向中国的大量涌进,与我们现代的招商引资存在哪些不同,以此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不论怎样的境遇、拥有怎样的条件,只有国家真正独立、富强了,人民才能够拥有和谐、安定的好日子。另外,还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肩上承担的是多么重要的历史使命,且要懂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来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另外,在悠久历史中,涌现出的英雄豪杰非常多,当然,出现的反面人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其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从更客观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历史人物,在评价中,通常都会涉及到道德评价的内容。对此,其历史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始终坚持从公平、公正且客观的立场去评价历史,进而让学生在鲜明对比中,对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准确、深刻的认识。如,围绕“抗日战争”来讲,其中涌现了诸多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民族英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卖国求荣的汉奸。对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引用对比法来对民族英雄、汉奸进行客观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道德评价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对比分析中,学生也能够产生坚定的爱国信念。所以,为了进一步丰富历史教育内容,优化思想品德渗透效果,其教师应结合具体需求,灵活引用更适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