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一颗子” 激活“无讼社区”建设“一盘棋”

2020-03-08中共大邑县委组织部

先锋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讼纠纷居民

中共大邑县委组织部

“现在的东岳花苑,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王主任如数家珍地讲着近年来的种种变化: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动居民制定了“无讼公约十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调解室,“红袖章”“红马甲”随处可见,因抢占活动场所而发生纠纷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这种蜕变,源于大邑县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模式——“无讼社区”。

党建引领,坚定“无讼社区”建设主心骨

“无讼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核心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城乡社区“诉源治理”机制为支撑,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部门参与+社区自治”的“一核多元”工作联动格局,走出一条上添和气、下接地气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打破原有的村(社区)行政区划界限,将符合条件的45个村(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在网格、院落、楼栋等社区“单元”普遍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实现“无讼社区”建设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建立党员、业委会委员、楼栋长(单元长)联系住户机制。推进社区网格“微治理”,实施党员“社区夜话”、社区工作者“红马甲”、网格员“随手调”和“红袖套”巡视制度,动态掌握群众关系,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大力推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利用楼栋公示栏展示党员风采,在党员家庭户设置党徽标识,组织党员普遍签订“社区治理我带头”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员在“无讼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制度。全县76个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签订服务项目书214分,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完善党建引领下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机制。健全社区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在26个城市社区和19个示范社区建设议事协商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共同协商解决小区事务。

多元共治,建强“无讼社区”建设主力军

激发居民主体意识,提升社区自治能力。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居委会整理、议事会议定,形成一套符合本社区实际、居民认同的《无讼公约》,是创建“无讼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选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社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法官、老检察官、老民警)加入调解队伍,组建人民调解员队伍1173名、网格员队伍521名,打造晋原街道芙蓉社区“王大爷调解室”、安仁和众社区“老吴调解室”、?江镇“金秋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5个。

鼓励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弥补政府服务能力不足。鼓励社会组织认领“无讼社区”建设“微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贴近群众、专业水平高优势,牵头调处本行业、本区域矛盾纠纷,构建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社会组织协同推进的新型调解体系,建成5个企事业调委会、16个行业性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建立社区社会组织553个(调解类社区社会组织22个)、社区自组织6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850支,社区自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部门职能下沉,突出资源整合。坚持县级部门职能直接下沉到社区,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安置房分配、物业纠纷、劳资纠纷等行业性矛盾纠纷,形成“社区呼叫、部门响应”联动快速处理机制。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由县法院向各乡镇(街道)选派1名法官,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法律资源下沉到社区,定点指导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由县司法局牵头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利用“两微一端一抖”向居民推送“无讼社区”典型案例,引导居民知法、守法、用法。

四措并举,用好“无讼社区”建设主抓手

建强调解队伍。人民调解员重点从社区内热心公益、德高望重、具有一定法律專业素养的居民骨干,如退休教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等中选举产生或聘任社区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双报到”的党员志愿者组成,优化调解员队伍,提升整体能力和素养。

建好调解阵地。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设立社区“无讼空间”,整合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之家”“群众工作之家”,配备相应办公设备;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专业力量,植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合智解”e调解在线解纷平台,畅通“诉调对接”四级平台,打造社区“1+N”综合调解平台,实现居民在家即可享受多元、便捷的“线上+线下”解纷服务。

强化司法确认。对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出具调解协议书,审查后依法予以司法确认,赋于调解结果与法律文书同等效力和法律执行力。建立季督查制度,推行人民调解个案奖励,采取“以奖代补”形式。

畅通“诉非对接”。在县法院、基层人民法庭、乡镇(街道)工作站、社区“无讼空间”设立“诉非对接”四级联网平台,对在社区“1+N”综合调解平台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引导通过社区工作站“诉非对接”平台进入网上立案。

“三化”服务,唱响“无讼社区”建设主旋律

“无讼社区”建设的初衷和落脚点是积极主动为居民服务,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社区和谐。

推进服务理念亲民化。按照社区居民“第二个家”的定位,以“家”的理念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一改传统的窗口柜台式服务为零距离交流互动式平台服务,去除社区“两委”办公用房,以开放式活动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进得来、坐得住、愿参与,营建党群、干群关系新高度。

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积极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通过党的组织和工作渠道下沉社区服务90项,率先撤销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工作站,推进政务服务“三下沉”。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邑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孵化培育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社会企业9家和摄影、太极拳、健身操等居民自组织11个,实行社会组织活动安排、信息发布须由社区党委统一审批制度。

推进服务方式智慧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可与“天府市民云服务平台”对接的“智慧社区”平台,同步研发“邑居、邑用、邑商”手机APP,植入智慧党建、政务、物业、安防、康养、公共服务、指挥调度中心7大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科技化。

“无讼社区”的创新实践赋予了“枫桥经验”新的内涵,在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独特的时代魅力。自创建“无讼社区”以来,大邑县共调解案件13560件,诉讼案件诉前分流2585件,司法确认1232件,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77%。

猜你喜欢

无讼纠纷居民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署名先后引纠纷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息讼”的现代启示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早期国家形成模式中的“无讼”根源探微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