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函数的“故事”

2020-03-08姜鸿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0年2期
关键词:欧拉故事数学家

姜鸿雁

记得好几年前,我把“函数”这一课题写在黑板上,对同学们说:“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函数啦!在学习之前,对这个“新朋友”,你有问题问老师吗?”有同学问:“它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关吗?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呢?我很想知道。”有人问:“什么叫函数呀?”……在众多问题中,一位同学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他问:“老师,到底是谁起的这个‘怪怪的名字啊?”同学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前面的问题都应该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像这位学长一样,有同样的疑惑?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你一定能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函数”。

“函数”名字的由来

早在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就首次提出用“function,(函数)”表示x的幂,即x2、x3、x4……的值。后来,他还用‘function(函数)”这一词表示曲线上的横坐标、纵坐标等与曲线上的点的变量关系,这个词便逐渐流行开来。大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曾用“流量”(与我们现在手机使用的“流量”不是一回事)表示两个變量之间的关系。

19世纪,英国数学家德摩根的权威著作《代数学》被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带入我国。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这本书时,将“变量”译成“变数”,把“包含变数的表达式”译成了“函数”,所以“函”有“含”的意思。这个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函数发展小史

目前,提起函数,同学们可能容易联想到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也就是首先想到函数解析式。这与古代数学家刚开始认识函数的历程是一样的。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直接用“解析式”给函数下过定义。函数发展史上称这一段时期为“解析式说”定义时期。

18世纪中叶,还是欧拉,在《微分基础》这本著作里,更新了函数的定义,大致是这么描述的:如果某些量依赖另一些量,当后面这些量变化时,前面的量也随之变化,则前面的量称为后面的量的函数。这个定义与我们课本上的定义比较接近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数学家们发现,在现实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函数关系都可以用解析式来表示的,比如一天中的气温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是用图像表示的;再如水库的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用表格来表示的……欧拉如此改进,将函数的发展由“解析式说”推进到“变量依赖关系说”。无论是他的“解析式”定义还是“依赖关系”定义,都对后世认识函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在1837年提出另一个函数定义,大致是这么说的:两个变量x、y,在某一区间上,每一个确定的x值,y都有唯一一个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y叫x的函数。这与我们教材中关于函数定义的描述非常接近了,史上称之为“变量对应关系说”。它将函数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例如,y=0,我们说它一定不是一次函数,但它是函数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变量x,取任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0与它对应,用变量对应关系定义可以判断它是函数,我们称它为“常函数”。另外,数学家柯西首次提出“自变量”一词,也推动了函数的发展。

在数学世界里,同学们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待到进入高中后,函数的定义会变化,你们将学习函数发展的更高阶段——“集合对应关系说”下的定义。至于“集合对应关系说”下的函数定义是怎么描述的,对函数的研究又提供了怎样广阔天地,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自有分晓。这真是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函数定义的发展是一部历史,倾注了几十代数学家们的思考与努力,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也感召着后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回望函数发展的历史,其实“函数”这个词翻译自函数发展初级阶段,即“解析式说”时期的定义,它已经不能反映“function”的真正含义了。我们了解它、延用它,更要发展它,这既是铭记我国古代数学家李善兰为我国数学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是在鞭策我们努力前行,为人类的数学文明的发展作出我们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欧拉故事数学家
欧拉闪电猫
精致背后的野性 欧拉好猫GT
再谈欧拉不等式一个三角形式的类比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欧拉的疑惑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