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六个目标,致力于新时代政府绩效审计新作为
2020-03-08李洁婷
李洁婷
关键词:新时代 政府绩效审计 新作为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工作地位得到史前的提升,审计使命越来越重,审计责任越来越大,新时代审计呼唤审计新作为,为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不断壮大发展,不断加大政府绩效审计力度是实现审计新作为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加大政府绩效审计力度在于建立健全提高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机制,着力破除制约政府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政府资源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强化绩效审计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加快落实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政府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切实提高政府效能。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绝对领导,瞄准政府绩效审计机制顶层规划
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中央审计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审计地位的史前提升,审计机关必须以当前审计制度改革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规划并落实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牢牢把握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参与国家治理的宏观管理部门的新定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分解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任务,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积极探索政府绩效审计的新路子,深入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向前发展。
二、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操作规则、工作指南建设, 瞄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规范化
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是提升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完善审计法律体系方面,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则仍存在许多不明确、不清晰的情况,加快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审计工作有着更明确的制度保障,更能体现国家审计的职能和权威性。一是应抓紧细化政府绩效审计的有关规范, 包括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指南、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办法和审计公告办法, 以确保绩效审计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 有效降低政府绩效审计风险;二是规范审计人员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流程,规范绩效审计实施,确保绩效审计标准化、有效性和防范审计风险;三是明细绩效审计步骤、选择评价指标方法、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明细评价意见标准,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政府绩效审计指南,为审计实践提供一个客观的操作层面框架,确保绩效审计的规范化,防范审计风险。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路子,瞄准政府绩效审计多维度的需求
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拓展政府绩效审计监督范围,聚焦聚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并以国家方针政策、行业政策、地方发展需求为基础,根据政府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多维度探讨政府绩效审计需求,如:目标效果评价需求、管理效率评价需求、流程控制评价需求、执行效率评价需求、项目运营评价需求、经济影响评价需求、社会影响评价需求、环境影响评价需求、可持续发展评价需求、公众满意度评价需求等。
四、密切关注审计选题可审计性,瞄准政府绩效审计选项机制构建
从经济社会价值方向、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的视角,以评价目标和价值为导向,科学建立适用于政府体制机制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管理特点的绩效审计选项机制,构建政府绩效审计精准选项机制,切实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慎重选择政府绩效审计方向和项目。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和政府或民众关注热点,扫描大数据,从经济管理和政府行政管理薄弱环节入手进行初步分析,选择政府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资金、项目开展专项绩效审计。二是充分考虑绩效审计选题可审计性。应慎重考虑行业指标不明确的专项资金、资金目标不明确,使用范围过宽,衡量标准难以量化,社会效益难以统一的项目,如安排可审计性低的政府绩效审计容易导致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失败或项目实施失败。三是建立备选绩效审计项目库。精心遴选关系国计民生、促进就业、自然资源等关乎社会利益的资金和项目,确保审计实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着力突破制约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技术难题,瞄准审计评价体系的科学搭建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搭建是目前制约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绊脚石,合理搭建适合我国实际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力求体系建设标准定量化、指标化、便于进行参考、操作、执行和规范,避免出现指标选择随意、证据收集不全、分析不到位、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收集各地区、部门或行业标准。应遵循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同地区、部门或行业内部控制特点和有目标任务运作实际情况收集相应的标准作为评价依据。二是搭建个性化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细分评价事项,再根据不同事项划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合理权重、分数,并明确具体评价标准,针对政府各部门,分门别类,根据不同领域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设立具体个性化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确保审计评价结论更加客观、规范、完整、全面。三是不斷动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征求政府各部门和行业主管单位和重点企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门行业发展不断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完善。
六、充分发挥政府绩效审计震慑作用,瞄准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的广泛建立
借助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力量推动绩效审计成果利用,积极宣传绩效审计成功经验做法和成效,建议逐步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审计结果公示力度,便于社会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影响力。应切实提高各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报告公告的透明度,将涉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大经济事项和项目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监督,倒逼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扩大绩效审计影响力,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控制各个流程、探索审计建议精细化、微观化新思路,促进整改落实,发挥绩效审计震慑作用,增强政府部门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东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2016.
[2]乐美媛.新常态下财政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财政监督,2017(13):91-94.
[3]顾正娣.财政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政监督,2016(1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