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无法取代阅读
2020-03-08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2期
现在,有的年轻父母会依赖一些媒介,比如早教机,放一些录音给孩子“听书”。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看来,无论如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爸爸妈妈搂着宝宝,和宝宝靠在一起,用自己的声音读给宝宝听。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更愿意把亲子阅读称为“亲子共读”,他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别让听书伤了孩子的眼睛”。王志庚解释:亲子共读重要的是参与,孩子自己也可以通过“翻页”来控制阅读的节奏。但如果把绘本做成了音频,变成了“流媒体”,第一,阅读节奏不可控,第二,缺失了视觉的东西。
曾有一个方言口音非常重的妈妈犹豫着,是否要自己给孩子讲故事?所有的专家都告诉她:妈妈的声音永远是最美的。保冬妮说:“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爸妈的陪伴。机器声音再悦耳,孩子也无法在机器身上得到妈妈的提问和爸爸的力量。”
此外,从儿童大脑发育的角度,孩子在半岁以前只对明暗有感觉,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来刺激孩子视觉系统的发育,如果仅靠听音频,显然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保冬妮说:“有时候我们说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不是的,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和那些新奇的图画,只是我们没有挑到适合的文本。”亲子共读对成年人也非常有帮助,是父母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绝佳途径。王志庚称自己就是“亲子共读”的受益者,他的女儿今年8歲,从6个月起就和爸爸一起读着图书长大,“我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文学观,都在与她的共同阅读中有很大改变。”
保冬妮则视早期的亲子共读为另一种哺乳的过程——精神哺乳,“早期阅读,尤其是婴儿阶段的阅读,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真情体验。一个人借由婴儿时期的感受,能带给自己一生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