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简析
2020-03-08曲成林
曲成林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信贷 风险防控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风险特点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是指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300人以下,年纳税额3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事实上,虽然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但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却十分巨大。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比超过96%,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贡献了65%以上的GDP、60%的税收收入。同时小微企业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贡献同样巨大,据统计,小微企业贡献了65%的发明专利、80%的产品创新和75%的企业创新。
小微企业规模小,组织架构简单,多以家族型企业为组成形式,受限于其自身规模,企业往往存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问题。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与其获得的融资总量高度失衡,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国内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本仅为12%,远低于印度尼西亚的27%和印度的29%。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点
小微企业往往存在集群化的区域性规模发展模式,再加上小微企业审贷中常见的“互联互保”信贷模式,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区域性、行业性集中爆发;同时小微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专业分工细化,企业间往往形成上下游的链条式经营,一旦下游企业出现风险,风险会迅速向上游企业传染。因此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往往容易形成区域性、行业性集中爆发。
二、导致小微企业风险高发的主要因素
(一)道德风险
由于我国信贷市场尚不完善,小微企业信贷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长期存在,就导致了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审贷过程中刻意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和部分重要信息导致商业银行承担比预期更高的信贷违约风险;另一面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经营受企业主个人管理能力制约,企业主不遵循贷款合同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虚报瞒报财务数据等影响小微企业正常履行还款义务的行为,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上升。根据人民银行2015年调查数据,在成功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中,只有38%的小微企业将全部信贷资金投向主营业务,有46%的企业将部分资金挪为他用,有16%企业将信贷资金全部投向房地产、股市、民间借贷等领域。
(二)逆向选择
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在信贷产品定价时往往是使用小微企业平均分风险水平来确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价格,因此会导致市场上低风险水平企业申贷意愿下降;而那些经营出现困难,难以为继的小微企业更有意愿接受高成本的债务,较高的贷款价格也一定程度上让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增大,因此高风险小微企业反而更容易获得贷款而导致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出现风险事项的概率显著高于预期水平。
(三)自身属性
受资金实力和企业规模限制,小微企业往往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冲击,顺周期发展,抗风险能力差。由于融资渠道窄,容易受到下游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一旦下游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回款不及时,企业将瞬间陷入困境。天津王庆坨镇是全国知名的“自行车小镇”,在共享单车繁荣时期,2016年王庆坨镇自行车、电动车辆约1300万辆,占全国年产量的七分之一。短暂的繁荣又随着共享单车的衰落的迅速没落,2018年,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或濒临破产,王庆坨镇的上游以生产自行车配件及自行车组装小微企业也迅速破产。而少数规模较大企业则能够依靠外销挺过困难时期。
(四)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使用不当、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受限于资金实力和难于提供合格抵押物,流动资金贷款往往是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单一形式。企业挪用信贷资金购买房产、构建厂房,短债长用现象尤为普遍;另外贸易融资往往流贷化,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贷前调查,贷后基本疏于管理,重形式轻实质,导致信贷风险苗头无法及时发现。
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基于大数据的信贷全流程管理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而大数据分析恰恰可以较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能够整合企业的工商、税务、社保、公积金、司法等数据,构建风险模型,建立商业云监控预警系统,则能及时准确的把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动态评价授信客户的经营质量和还款能力。这种风险防控策略可以应用到贷前客户识别、主动授信;贷中自动审批、测算风险限额;贷后动态跟踪、自动预警;实现大数据在资产管理全流程应用,形成一套智能化、自動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
(二)优化绩效激励机制
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商业银行重新增,轻存量的绩效管理模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应当改变该信贷经营策略,提高贷款检查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客户经理风险防控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贷后信贷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关注贷款质量的考核激励,不能单纯的考核新增户数、新增授信规模,促进小微企业信贷健康发展。
(三)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通常是指围绕一家“核心生产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经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小微企业可作为抵质押物的资产较少,而供应链金融可通过商业银行与行业内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加成”,通过供应链企业的“团购”式营销,既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又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四、结束语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将成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和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齐兰,张春杨.资产专用性与小微企业融资—基于拍卖交易模型的研究,2014.
[2]陈立刚,黄坤.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J].北方经济,2007.
[3]刘志强,李学迎.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战略的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17.
[4]刘建徽,周志波,陈习定.普惠小微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安徽、湖北和深圳模式的比较分析[J].当代金融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