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及其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

2020-03-08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监理建筑工程材料

贺 欢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质量一旦出现问题,项目价值将无从谈起,更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市场形象。由此,通过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减少或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可保证建筑项目如期交付使用,保障使用者生命及财产安全。

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

建筑工程通常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涉及的各领域技术人员、施工材料、设备众多,存在一定复杂性。无论是诸如零部件安装、管道接合等细小步骤还是预制钢结构或浇筑水泥等大的施工环节,只要出现细小疏忽或偏差都会埋下质量隐患,影响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较大,如果因为质量问题出现返工,会浪费更多时间精力,增加经济成本。一些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盲目对项目扩建,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出现了非常多“豆腐渣”工程,严重威胁到公共及人员安全,不利于建筑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2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2.1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商品房市场集中了建筑工程大部分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偷工减料或者管理不当,使得交付使用后的商品房出现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包括房屋外墙裂缝、墙面处理过于粗糙,房屋结构棱角模糊不清,线条不规整,设计不合理,等等。甚至一些房屋在使用几年后出现大面积开裂、沉降、甚至坍塌,不仅影响到房屋外在美观度,更埋下安全隐患,威胁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

2.2 施工队伍素质低下

建筑业飞速发展下,对施工人员的需求有了大幅度增长,经常出现施工人员及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人才供给难以追赶上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步伐。基于此,很多施工单位开始广招农村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派到施工现场。因为这部分务工人员缺乏系统知识体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也不足,施工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普遍薄弱,由这样一群人构成建筑施工一线生产队伍,势必会为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2.3 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难以使质量和效率变得均衡,是造成价值工程管理与具体施工不匹配的重要原因。分包管理模式一直是被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工程监理与质控人员只管理各自负责的部分,与其他施工部分的互联、互通不强。但在建筑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极大增强了分工技术性与不同环节分工专业化程度。基于此,仍采取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效果会大大削弱。施工不同环节间联系不畅,职责归属难以界定,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遇到专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施工配合及衔接不顺畅,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质量。

3 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

3.1 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1)做好人员培训及教育。建筑工程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均需要专业人员更多专业知识及经验的支持,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业务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由此,要做好人才的筛选、培训教育及考核。首先,在人才筛选方面,除了考察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外,还要熟悉以往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成绩等,并重点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等,了解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聘用到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更丰富、责任意识更强的专业人才。构建一套系统的聘用与选拔机制,无论是人才选聘还是内部提拔都要杜绝任人唯亲,采取公开、透明的聘用、选拔机制。新招聘的人员要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教育,除了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及标准,树立更强的安全意识及质量控制意识。

(2)优化管理方法。保留建筑工程传统管理模式中有价值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实施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一种等级式的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管理层次重叠、冗员多、机构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等级的人员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增加管理的幅度,将信息流速率加快,提高管理效率。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从总体把控,从细节出发。同时,将成本意识增强,结合成本管理与建筑质量控制,比如,材料采购上货比三家,采购价格适当、质量有保证的材料,使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在工程效率与质量之间达到一种均衡。创新管理工具,借助网络工具,共享线上网络信息数据,使管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

3.2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对策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严格会审图纸,将施工安全与质量保证体系确立,合理规划、布置施工现场,组织与协调好各级人员,编制策划施工进度。严格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对材料进场进行安排,并同时将检验工作做好,保证进场材料有序存放及使用。在预制场中对钢筋、模板等预埋件进行相应处理,完善好运输、水电等基础设施。仔细排查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正式开工前还要仔细检查一遍已埋构件是否有问题,与各分部施工团队保持紧密联系。

(2)做好施工材料与水资源管理。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成本构成,材料使用直接影响到最终经济效益,并且在施工中会用到大量的水,由此,为节省材料用量,杜绝水资源浪费,就必须做到“精打细算”。系统管理原材料与水资源;尽量多使用可再生材料;注重回收施工中的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储存废弃材料,保证这些废弃材料可以循环再利用,避免随意丢弃或堆放在施工现场造成污染;为将施工期间用水量控制在标准限度内,可以安装使用节流型设备,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夏季施工时,可以使用雨水收集净化处理装置,在施工现场,污水收集池的使用也很有必要,收集的污水可以得到净化,然后全部排放到指定地方,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可用来冲洗塔吊设施、运输车辆等,通过对设备喷洒清洗,可以有效沉降尘土,减少粉尘危害;对地下降水有效利用;使用网络实时监控耗水量[3]。

(3)做好建筑物质质量把控。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供应商也不断增多,在鱼龙混杂的建筑材料市场要仔细进行筛选,与市场信誉最高、货物最充足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采购人员要认真比对、分析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建筑材料样品,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另一方面,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要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要能够获得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以及出厂各个证明。此外,与最终选择的供应商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必须签订相关合同,使之具备法律保障。在确定了合作供应商之后,相关部门就要将详细的采购计划拟定出来,系统开展采购工作,采购人员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保证采购的准确性。在施工材料与设备还没有正式进场时,对进场材料的种类、数量、相关凭证等进行一一核对,并抽查检测材料质量,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退回,直到检测合格为止。同时,还要检查产品的质量证明材料、合格证等,带有包装的材料,还要仔细检查包装有无破损、相关标识等;因为进场的材料种类较多,要一一清点记录好不同材料的规格、数量、名称;对于一些进口产品,不能采取抽查的方式,而是需要全部检验,并且还要交给专业的商检机构实施更为细致、专业的检验,并在检验结束以后,仔细对出具的《质量检验证书》进行审阅,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检验的周期不能过长,避免因为超出双方签订合同规定的赔偿日期而赔偿损失,增加采购成本。

(4)做好施工技术管理。技术监理要对设计文件全面审核,充分领悟设计意图,掌握工程基本信息,并能够在审阅后提出一些优化意见,由建设单位将相关单位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图纸的会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做好施工技术调查,调查施工条件、周围环境特点,依据调查结果及施工需求组织专项调查。工程测量上要实时全过程测量,总体分三个阶段的测量,即控制测量、放样与检查测量、竣工测量。进行施工工艺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最后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主要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向工程管理者、作业人员进行各方面的交底,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规程等。做好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的目的在于施工方案可以顺利落实并顺利实施技术交底,同时开展好后期的验收工作,依据管理条例及制度全面控制及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将控制的相关记录留底保存。

(5)构建完善的监理体系。要将施工监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无论是工程质量控制还是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监理人员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施工监理人员除了做好审查施工图纸、施工组织审批等工作,还要验收各环节施工内容,对停工许可报批。要进一步将施工监理体系完善,保证施工各个环节与工程质量标准符合,将相互关联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使整个监理工作能够更规范、系统地开展。将施工人员自主检查与监理人员检查相结合,共同开展质量检查与验收,使验收工作更为细致、准确,减少验收漏洞,并且通过自检与互检,还能促进各方交流,吸取各自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技术本领。在不同施工环节,对于不同施工内容,要在标准体系下灵活变换监理方法,为最终的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奠定良好基础,形成有效的质量屏障。

(6)构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新技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构建起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以将不同部门、环节的技术需求满足,有利于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可以迅速扩散新工艺、新技术,在全员中形成积极创新、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的良好氛围,对新技术产生及推广有积极影响。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更与社会稳定、居民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由此,建筑单位要着眼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管理意识与质量控制意识,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推进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监理建筑工程材料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最美材料人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