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研究的计量分析
2020-03-08王淑芳
王淑芳,周 伟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在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改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努力深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课题。毋庸讳言,当前高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尤其是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1]。因此,深化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其吸引力势在必行。
目前,学界对高校思政课吸引力问题已经展开了相关讨论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刘颖[2]等认为当前高校思政教材的更新无法紧跟新时期发展改革,思政课堂上对多媒体的借助使用也相对较少,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梁静[3]指出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随着国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提高,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发文年度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及研究热点主题等方面做以展开分析,旨在整体审视我国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研究现状与态势,希望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作为数据采集来源,以高校思政课吸引力为研究对象,CNKI检索策略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含‘吸引力’,或者主题=‘高校思想政治课’并含 ‘吸引力’”,发表时间限定至2018年12月31日,剔除会议、报纸等关联性不强的文献,确认有效文献252篇。借助Bicomb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年度分布分析
分析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研究文献发表年度分布,可发现最早的一篇文献始于2004年,是李建强发表在《高校理论战线》的《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随后相关研究处于渐进式增长趋势,在2011年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研究文献达到最多,随后曲折上升,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上升前进的,依此推测,相应的研究文献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2.2 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根据普莱斯定理,高产作者的最少发文量N=0.749 (其中Nmax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论文数)。经统计显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研究的高产作者有16人,占总作者数的6.35%。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13.5%,明显低于50%,说明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核心作者群还尚未形成,对该领域研究主题也比较分散[4]。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研究发文量最高产作者为河南工程学院的徐金超,发文量为4篇,其余15人发文量均为2篇。总体上看彼此间的合作力度较小,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研究团队。建议我国思政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共同探讨以进一步发展我国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
2.3 论文发表期刊分析
根据Bicomb软件统计252篇文献发表在183种期刊上。只发表1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方面论文的期刊有146种,发表了2篇的期刊有22种,发表了3篇的期刊有7种,发表了4篇的期刊有1种,发表了5篇的期刊有2种,剩下4种期刊发表了6篇及以上相关论文。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9篇),其次是 《教育与职业》(6 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6 篇)和《文教资料》(6篇)。这些期刊与思政教育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期刊。其中,发文量前十的期刊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教育与职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均为核心期刊,说明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研究已经获得到了高水平研究者的关注,并且产生一批有实力的研究成果。但是剩余大部分期刊仅发表1~2篇论文,相关研究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研究者应该继续提升相关研究。
3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本文以1年为时间分段单位,节点类型选关键词,选择寻径网络算法,然后运行软件[4],统计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据统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感染力出现频次均在10次以上,能够较大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热点所在。词频越高的关键词,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力较大。经以分析,整理出该研究领域如下四个热点主题。
3.1 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理论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直接结果,也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经统计,频次位列第一的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111次),位列第二的则为吸引力(73次),这与本文的检索主题有关。高校(48次)、思想政治教育(27次)、大学生(24次)以及实效性(20次)也均为高频关键词,且它们之间密切相关,说明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是与高校大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息息相关且不容忽视的。所谓吸引力指的是主体所具备的,能将他人等的注意力引到自身这方面来的力量或特质。对高校思政课来说,这里的吸引力更多的是一种指代性的表达,可以理解成其散发的魅力,是一种能引导大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并积极践行的力量。赵兴[5]分析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内涵及其构成,指出思政课吸引力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和载体等把学生的情感、注意等引向所传授的领域的作用力。
3.2 教学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探索
鉴于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与提升教学吸引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学吸引力(17次)和实效性(20次),是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教学(11次)等频次也较高,说明实效性等是研究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不可忽视的要点。王玮[6]在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诸如教学效果差、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对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对策。朱娅[7]通过问卷调查,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相关因素,进而针对性提出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改革,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相信在重视与努力下,思政课教学会日见成效,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3 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吸引力增强
在高校思政课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其吸引力的大小有着重要作用。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其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削弱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14次)和创新(6次)都是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二者都和吸引力(73次)联系紧密,说明创新教学方法对于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提高相当重要。郝颖[8]指出我国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比较落后,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也过多地局限于理论知识,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有效激发课堂活力,加强互动、增加交流,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左浩[9]通过对D大学思政课在创新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分析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注重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如今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思政课教师可以且应当将新型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去,如利用微信等新媒体进一步加大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3.4 提升吸引力的对策思考
高校思政课吸引力问题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其吸引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与吸引力(73次)联系较为紧密的关键词有对策,说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是有效提升吸引力的必然要求。王蓉[10]通过调查研究认识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吸引力的提升明确方向,指出要从大学生主体出发,探索提升策略,要从把握学生需求等要素出发,综合探究提升吸引力的方式方法。王敏[11]在分析当前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保证和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对策,指出应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等。如何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是个永无止境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4 结语
本研究反映了国内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研究现状与概况,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问题的相关研究逐年发展,研究角度愈发广泛,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1)怎样创新思政课来提高吸引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是授课内容的创新,也可以是授课形式的创新等,如“乡间思政课”就是一种形式创新。创新让思政课成为“乐趣课”,怎样创新以提升高校课堂的吸引力,需要研究探讨。(2)如何兼顾课程的专业性和学生所追求的娱乐性。基于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初衷,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多样化教学、游戏化学习,但如何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兼顾思政课的专业性和严谨性,需要考量把握。(3)准确把握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如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们应凸显思政学科特点,关注课堂应答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成就感和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