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2020-03-08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肝炎直肠证候

石 捷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急性黄疸型肝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表现以目黄、身黄以及小便黄为主,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传统治疗和现代医学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利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消除炎症、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退黄降酶、恢复肝功能、改善免疫机能、恢复机体平衡[1]。本研究结合我科多年的临床经验,选择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退黄合剂采用中药直肠滴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所选的患者均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2±5.4)岁;病程(39.7±3.1)d。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6±5.9)岁;病程(40.1±3.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征得患者同意,家属及患者本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1.2 病例选择

1.1.2.1 诊断标准 (1)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患者近期内出现身目俱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肋胀痛、腹部胀闷、小便黄赤等临床症状;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体征;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或饮酒史或损肝药物使用史;对所选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及不同程度的黄疸。(2)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2],将急性黄疸型肝炎归为湿热郁阻证。主症:①身目俱黄、②胁肋胀痛、③小便黄赤。次症:①食欲减退、②恶心呕吐、③腹部胀闷、④灰白便。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具备主症①②③和次症1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1.2.2 纳入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1.2.3 排除标准

合并各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精神病、嗜酒、吸毒者;妊娠、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肠道术后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要求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为主。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保肝、退黄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除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西药治疗方法外,辅以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清肝退黄合剂由茵陈、栀子、大黄、车前子、板蓝根、赤芍、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药物组成。以上药物由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制剂室加工制备。住院期间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黄疸消退、胁肋胀痛、小便黄赤、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改善情况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改善,改善比例超过50%;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肝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过60%;有效: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60%;无效: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不及30%[4]。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身目俱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肋胀痛、腹部胀闷、小便黄赤、灰白便、皮肤瘙痒、便秘、舌苔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脉象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目俱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肋胀痛、腹部胀闷、小便黄赤、灰白便、皮肤瘙痒、便秘、舌苔、脉象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明显异常,ALT、AST、TBIL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治疗15 d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TBIL明显降低(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2.3 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综合疗效的影响

表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3)P<0.05

?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1,4)P<0.05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学“黄疸”之“阳黄”范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5]。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6]。黄疸以速退为顺,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5]若阳黄治疗不当,病状急剧加重,侵犯营血,内蒙心窍,发为急黄,病情凶险。我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本病多为湿热郁阻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是本病的重要治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本方以茵陈蒿汤为主方加减,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治法。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善能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而退黄。臣以栀子清泄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解毒行瘀,导瘀热由大便而下,通腑利胆退黄。且大黄有泻下攻积、解毒泻火、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能,能排除毒素,降低黄疸及转氨酶[1]。板蓝根清热解毒,赤芍入肝经,能清泻肝火,车前子甘而滑利,寒凉清热,渗湿利尿。另茵陈、栀子、大黄三药均有保肝退黄作用,三药合用,不仅可促进胆汁分泌,扩张胆管,而且还有抗毒消炎、抑制肠道细菌繁殖、防止肝细胞坏死并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7]。

中药直肠滴入法由于是直肠给药,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利用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8]。因此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利用率,避免了长期服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不用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又能保护胃肠道,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采用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的治疗方法进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疗效显著,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在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其退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肝炎直肠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世界肝炎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