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微课”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3-07刘阿平
刘阿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微课以其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可反复观看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教学,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思考,从微课资源的教学中,尝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化学实验、抽象概念以及师生关系影响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我校化学教学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给“微课”(或者称“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指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它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高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优化资源质量促进学校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
一、“微课”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三点:
1、微课的出现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缺点。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学习,且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微课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强化教学效果。在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2、微课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通过使用微课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幸福指数。“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我校除了能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化学实验教学外,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高考化学成绩,提高教学幸福指数。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体现出的不足原因分析研究。
1、教学过程若以微课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影响实际的教学。
在目前的教学软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有很多的微课,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按照自己的上课思路去授课,他只能以微课为中心按部就班的操作,偏离教学的主体。所以这样的教学就很容易导致教师授而不深,学生学而不实的结局,这样反而影响实际的教学。
2、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课堂上,教师点击播放按钮,PPT翻转不停,知识蜂拥而至;绚丽多彩的课件,美妙诱人的音频、视频,教师只要简单的操作,就会很顺利的“放映”。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忆、理解,屏幕就被切换,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大大违背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也难以实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3.微课不能代替科学实验,弱化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一些受时间、场地、仪器、药品影响而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来说,用微课来播放观看,可以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什么实验都用微课播放,会使学生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科学本质。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探索科学知识的源泉,无论是化学概念的建立,还是化学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它是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基本途径。
4.微课的应用会弱化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书法、语言表达、情感传输、板书设计等方面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一个学生。而现代化课堂,学生与屏幕、教师与屏幕交流的时间,远远大于师生交流的时间,时间久了,师生感情交流自然也就淡化了。
三、“微课”在化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合理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网络资源,化解化学教学重点、难点
在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并掌握,此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资源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一节知识叫做“离子反应”,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对离子反应本质还有概念等知识进行了解,并提示他们这些资源可以在某个网站可以找到。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完成来老师布置的这些任务,对离子反应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2、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扫除教学障碍
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当中有一节知识叫做“乙醇的化学性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利用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将乙醇分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对乙醇的特点还有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进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还有催化氧化的时候,运用动画来进性分布演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知道反应产物有哪些,同时还能对反应历程和断键方式有一个准确了解,让学生可以对这些反应的本质轻松掌握,进而达到淡化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总之,在应用微课和制作的过程中应不断摸索研究微课的制作技巧,探究不同课型的微课,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手段,使微课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微课育人功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辉.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类微课研究与案例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 张胜利.应用化学史微课促进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