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拓展型知识的研究与应用
2020-03-07方磊
方磊
摘 要: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设有“拓展视野”、“信息提示”、“调查研究”、“资料卡”、“化学史话”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教科书的传统结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笔者把其所涉及的知识称为“拓展型知识”,它们体现了教材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但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其资源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高中化学;拓展型知识;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笔者将结合以下三点内容,分别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发挥化学文化功能以及开发校本教材内容对近几年来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做出分析,且会深入的讨论“拓展型知识”在教学中的一些处理策略。希望借此能让教师明白什么是拓展型知识,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应用拓展型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提高个人的化学学习水平与化学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务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深度引导与培养,旨在让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下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后期的化学知识学习,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均有较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还要摈弃传统模式中满堂灌以及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手段,进而采用新课改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进而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开展拓展型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从已有的知识向着未知的知识”转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未知的知识内容作出一个自主性的理解与分析,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断思考与判断的重要性。随后,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对学生进行“过程的开发与方法的应用”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便会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养成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进而为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为更好的完成学业添砖加瓦。如,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下对法国路布兰、比利时索尔维以及中国侯德榜三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进而发现新的知识。
二、发挥化学文化功能
在新课改的发展与推动过程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人类当今时代进步的催化剂。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化学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以此来了解化学的本质,分析化学的作用,明确化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化学,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化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诺贝尔的故事对学生讲解化学文化。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也是一位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工作,并且在多次化学实验中法神爆炸,导致自己身受重伤。但是,即便是在九死一生的“鬼门关”前徘徊,诺贝尔依然没有放弃对化学实验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分析与探索,诺贝尔终于提出了“燃素”这一学说。并且影响世界至今。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会明白,学习化学需要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需要有一个沉稳的内心,并且需要克服各种困难,用高度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对其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化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三、开发校本教材内容
校本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校本教材对学生开展化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紧密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以及个人的学习状况对其进行分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标准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以及细节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校本教材本身就属于一种对化学知识的拓展型教材。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就相当于是对学生进行了拓展型教学。另外,为了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融合标准教材以及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模式的探索和思考,进而为后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拓展型知识”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若运用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给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获取各自發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慧琴. 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03-106.
[2] 于清小,艾情雯,吴伊梾,马青山,任冬梅,侯淑华,赵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研究[J].科技风,2019(3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