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有效推进绿色工程管理
2020-03-07胡锋鸣
胡锋鸣
摘 要:大多数认为开展工程活动就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同时工程活动也被认为是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工具,并且是对自然的无限制的索取。但是在如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背景下,工程活动也不再是简单的对社会环境进行破坏,而是科学的进行探索进行索取,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同时也应当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因此开展绿色的工程活动,并且对工程活动进行创新已经是当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提出了开展工程管理创新以及实施绿色工程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内涵;价值观
我们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认知下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因此在开展工程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满足当下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日后的生活留下后路。因此就需要工程管理,要在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挖掘不断开采,既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工程管理理念不再适用当下的工程管理,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其理念与方法。
一、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
工程管理活动指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未来需求,而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资源,而绿色工程管理简而言之说的就是工程理念要符合生态的要求,要在进行开采与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体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理念,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绿色工程管理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工程管理要以生态目标为导向。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绿色的价值观,因此绿色工程管理应当在认识生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为前提开展资源获取活动,并且要使得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
(2)进行绿色工程管理在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因此不能只是目光短浅的追求当下的经济价值,而不考虑日后的后果。因此在开展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体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也应当加强环境利益的追求,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3)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进行资源的开采一定要充分考虑生命周期。根据自然资源的生命周期进行开采,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化的全寿命过程管理,在保障当下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利益的实现。要尊重生命周期,从而达到环保的最终目的。
(4)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质量,成本,工期和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保证质量以及工期成本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要求。
二、如何有效推进绿色工程管理
1.推行公众参与,提升绿色环保意识
在開展绿色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公众参与,因为开展绿色工程是符合大众利得与百姓的福祉相关联的,所以要体现民主决策,得到大众的支持。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加强全社会参与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2.突破制约障碍,实现绿色管理目标
在进行绿色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多部门协同参与,只有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突破绿色工程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各部门只是各司其职,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有难度,也难免会有漏洞,因此在进行绿色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绿色管理目标。
3.创造政策环境,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在开展绿色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最优目标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鼓励开发商以及使用者来进行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资源浪费现象。通过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既能够满足绿色工程管理者获取利润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能够达到绿色可持续的目标。通过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既能够调动起投资人的是绿色工程开发的兴趣,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达到最优目标。
4.注重人才需求,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能够提高绿色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这些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熟悉经济学,生态学等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态环保的意识。在工程领域,尤其是施工企业当中,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学校以及各种培训机构不断培养人才,不断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来满足绿色工程对于人才的需求。
总而言之,绿色工程管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传统工程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但是绿色工程管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进行完善与升华。绿色工程管理是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所以好现出很强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春熹.论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与创新途径[J].居舍,2019(29):167.
[2] 黄媛,温弦.绿色工程管理的认识及其模式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0):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