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水灾背后的人祸
2020-03-07旭东
旭东
历史上,水曾是威尼斯的保护神,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它让岛上的人们免受战争的侵害;到了现在,水又赋予了威尼斯独一无二的美,使其成为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
只可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水而盛的威尼斯,也遭受着水灾频发的痛苦。2019年11月12日,由于受到连日的暴雨和海潮侵袭,威尼斯遭遇了半世纪以来最大的水灾破坏,城内80%的地区被淹。威尼斯市长将这次水灾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民众反驳: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是事实,但加速这一切发生的,是政府、商人和那些蜂拥而至的游客……
被淹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水灾背后的人祸
面对水灾,威尼斯人早已习以为常。数据显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威尼斯几乎每年都要遭受100多次规模不等的水灾,长筒雨靴因此成了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每当水灾来临,威尼斯人基本还能维持原有的生活节奏,然而,最近这一次的水灾却远远超出他们的意料……
氣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加之人类活动造成的地面下沉,让威尼斯更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据报道,这次水灾给威尼斯造成上亿欧元的经济损失,房屋、商家和历史古迹均受到严重破坏。
当地时间11月12日,在政府发布水灾预警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附近一家手工珠宝店的老板安东内拉·罗西,开始整理自己的货物,她打算把所有东西都尽量放高一点。与此同时,尽管街道上的积水逐渐变深,咖啡店、书店和餐馆等商店还是照常营业,不少行人穿着雨靴、打着雨伞,在街上四处穿行。但雨越下越大,更多的海水倒灌进来,人们才意识到此次水灾非同以往。罗西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在过去55年里,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我本以为会像往常一样,过不了多久洪水就会慢慢消退,结果没想到水位一直在涨,而且速度极快,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没时间了,我经营了一辈子的店铺就这样被毁掉。”
据意大利媒体La Stampa报道,12日当天,威尼斯最高水位达到1.87米,只比历史上最高水位——1966年的1.94米,少7厘米,致使整个城市80%的地区被淹。两天后,意大利政府宣布威尼斯进入“紧急状态”,暂停了所有公共活动,命令全体警员出动抗灾。据悉,这是威尼斯50年来遭到最严重的一次水灾,11月13日的海潮,更是成为威尼斯有史记录的“第二高”,博物馆、纪念碑和教堂等建筑均遭到巨大破坏。圣马可大教堂的大主教弗朗切斯科·莫拉格里亚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在过去20年里,圣马可大教堂已是第四次被水淹了。去年那场大水让教堂内部的老化速度加快了20年,而现在这场造成的损失,我们难以估计,甚至害怕去提。”
其实,早在公元5世纪,威尼斯就开始了对抗水灾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基本上都以水的“胜利”告终。讽刺的是,威尼斯的抗争不但没有成效,反而让水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威尼斯水灾发生的频率是一百年前的6倍。对此,威尼斯市长布鲁纳罗认为,威尼斯所经历的灾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后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淹没威尼斯的不是淡水,而是海水,是海水直接侵袭了整座城市。而BBC的报道显示,威尼斯最近的水灾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除了气候变化、涨潮和来自亚得里亚海强劲的西风所形成的气象风暴等自然原因,还有加速威尼斯下沉的人为原因:过度旅游。
“过度旅游”是近年来的热词之一,指某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或景点接待游客数量过多,导致当地环境、历史遗迹遭到破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国际游客数量有6.74亿人次;而2018年,国际游客数量却达到了14亿人次。该组织预测,全球国际游客的人数将于2030年增长到18亿人次,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过度旅游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而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无疑是过度旅游的典型代表。
过度旅游下的“水城”逃离故乡的威尼斯人
意大利编剧、演员路易吉·巴齐尼曾在《纽约时报》上将威尼斯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造都市”。这座由118个岛屿组成的潟湖城,由100多条举世闻名的水道交织而成,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众多古老精致的建筑和艺术品,是威尼斯人的骄傲。凭借偌大的名声,威尼斯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给威尼斯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据最新数据显示,威尼斯每年会接待近3000万的游客,平均每天就有7、8万人进城游玩,而威尼斯的常住人口才5万多人。事实上,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并非一直这么少。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有17.5万人,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本地人选择逃离故乡,搬到岛外居住。
之所以称威尼斯为“水上之城”,是因为这座城市并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由数百万根打入潟湖湖底的木桩拼接而成。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威尼斯人当年“无中生有”的杰出智慧,但也有它天然的缺陷。由于威尼斯的地下遍布海水,地勢沉降极易引起地基进水和腐蚀,进而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稳固度,造成楼体不断下沉。如今,蜂拥而至的游客,又让威尼斯新增了大量酒店、餐饮等设施,这无疑是给下沉的楼体“火上浇油”。更严峻的是,为了满足旅游业和工业的发展需要,威尼斯近些年来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大面积地区沉降,成了威尼斯水灾频发的“助推器”之一。另外,每逢旅游旺季,威尼斯的街道就会变得拥挤不堪,各类游船充斥河道,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着巨大压力。每年,当地政府用于城市维护的费用超过4000万欧元,成本十分高昂。除了这些,过度旅游还导致城市房价与租金攀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加之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跳入运河洗澡、在岸边聚餐等等,都已严重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
近年来,过度旅游已经对这个潟湖城市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每到旅游旺季,满载游客的游轮经常在圣马可广场上同时释放成千上万的游客,运河上到处都是游览船,而寂寥忧伤的“叹息桥”边更是人山人海。
为此,一些威尼斯人为了安宁和生存,将房屋转让给商铺或酒店,选择到其他城市居住,而另一些人则选择留下来继续抗争。
2019年6月,一艘大型游轮失控撞上码头和岸边的一艘观光船,造成至少5人受伤。事件引发大批威尼斯民众上街抗议。他们表示,威尼斯的水道往往非常狭窄,大型游轮只能以极近的距离从岸边驶过,对船只、行人以及岸边的建筑都十分危险,而且游轮不但会造成空气污染,船只掀起的海浪还会破坏当地古建筑的根基。鉴于此,意大利运输部长托尼内利表示:从2019年9月份开始,会逐步禁止大型船只靠近威尼斯市中心,大型游轮会被转往西纳或伦巴第附近的码头停泊。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威尼斯人多次发起诸如“游客滚出威尼斯”等抗议活动,呼吁当局限制游客数量。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市中心的一家药店橱窗前,摆放了一台计数器,计数器上显示的是当下威尼斯的居住总人数,用来警醒政府:每年都有数百人离开威尼斯。
多国对游客喊“停”禁令、收税、高科技
2018年底,全球著名旅游指南Fodors公布了十大不应该去参观的景点名单,包括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意大利五渔村、巴塞罗那、不丹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这些地区入选的理由几乎无一例外——正饱受着过度旅游的折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贡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其中绝大部分产生于交通、住宿等环节。除了空气污染,逐年暴增的游客也让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水质、土壤迅速恶化。2018年4月,由于庞大的游客群带来的环境压力,菲律宾长滩岛被迫封岛。据当地媒体报道,游客平均每天制造的垃圾有115吨左右,而岛上的垃圾处理设施每日只能处理不到三分之一。位于欧洲的荷兰也面临着相同困境,荷兰的热门景点“小孩堤防”村,每年有60万人前来观光风车,而村里常住的居民只有几十人,这给村里的环境和设施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不少国家选择“主动出击”,比如颁布了一系列的禁令。不久前,意大利罗马市政府发布了一项“禁坐令”。该禁令规定,不允许包括游客在内的任何人,坐在该市地标性景点“西班牙台阶”上,违者将被处以罚款。类似的,威尼斯政府也出台了“一套组合拳”:禁止在距离历史遗迹较近的城市中心新开或扩建酒店;禁止进入市内所有公共水域游泳和戏水;禁止在广场台阶和运河上饮食等……除了禁令,许多国家还运用了“高科技”来应对过度旅游。例如在热门景点配备高端互联的设施来监控游客人数,将激光雷达传感器、高速宽带和数据库等工具用于处理城市拥堵、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
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旅游税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新西兰政府于7月1日起正式向外国游客征税,每人需交纳35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8元)。今年初,威尼斯也开始针对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征收2.5欧元(约合人民币19.5元)到10欧元(约合人民币78元)不等的“进城税”。在此之前,威尼斯政府就已开始向过夜的游客征收每晚5欧元(约合人民币38元)左右的“过夜税”。
据法新社报道,意大利议会在新一年财政预算中,批准了威尼斯政府向游客征收“进城税”。相关人员预计,这项收费可能会为威尼斯每年带来约5000万欧元的额外收入,用于垃圾清理、古迹维修和警力开支等方面。
旅游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客数量的增速,也为热门旅游国家或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据报道,在荷兰“小孩堤防”村,当地濒临破产的金德基克世界遗产基金会通过收取门票、游轮费、停车费、出售纪念品等赚得了430万欧元,在还清所有债务的同时,还存下了250万欧元用于遗产保护。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首席执行官,格洛丽亚·格瓦拉·曼佐姆说:“这些硬性规定,不是为了阻碍人们去行使探索这个世界的权利,而是想让人们意识到过度旅游所带来的伤害。我们希望游客在前往一个新目的地时,能努力降低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像保护自己的故乡一样,保护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