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0-03-07张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韩麦尔课文

张军

初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课》是以普鲁士战争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反映了阿尔萨斯省人民成为亡国奴隶的苦难遭遇,作者是都德。《最后一课》以小说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简明的概括。这篇文本曾被收录于不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除了把握小说创作中的一些元素外,爱国主义教育是这篇课文的最大特色。

一、把握课标,实现教学设计的理念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要求明确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经验,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以合作的方式一起讨论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做出评价;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会;在作品中进行品味和探讨其语言表达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程采用指导学习计划、问题引导等教学手段,通过预习、品味语言、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缩小预设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心理、思维水平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了解个性化的爱国思想。本课程对学生在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掌握小说的背景;掌握对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对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分析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新课导入,重视文意的挖掘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歌和文章作者的生平、背景資料等,渲染气氛。教师开场白:今天我们来学习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自1913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06年之久。许多人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不禁潸然泪下,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最后一课》。为什么是“最后”而不是其他什么?

师:本来应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但现在很特别了,因为增加了“最后”这个词。“最后”这个词能提醒你想到什么呢?

师:你在哪里能找到课文中呈现出这种气氛的描述呢?找出描写的地方,阅读它,并体验其中的感受。

生1:11节说命令来自柏林,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生2:最悲伤、最沉重、最执着、最离别等。生3:这篇文章讲述了我们熟悉的东西,但是用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来叙述即将丢失的部分。它特别感人,但这种感觉是很伤感的,在未来,它将是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问题。小院子,桌椅,胡桃树,紫藤还会在那里,但是要离开的是韩麦尔先生。

三、反复诵读,对情感深刻体验感悟

师:我们的心也很沉重。所以,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最后”氛围中,让我们来看看小弗兰士的精神之旅。

师生总结: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了教室里的气氛,知道这是最后的一课:害怕责骂、惊讶、悲伤,遗憾、愤怒、成熟。

师:在这个过程中,小弗朗士从一个无忧无虑、孩子气的小男孩突然成长为一个体贴成熟的小大人,由童年一下子就长大成人了。是什么促使他的改变?

生:战争、丧失国家主权、剥夺民族语言以及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师:请找出韩麦尔先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言行。

生:语言主要集中在第11、18和19节以及有行动的25-29节。

学生们大声朗读第18节和第19节。

师: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生:责怪自己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我责备,

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师:直到这个国家灭亡后,韩麦尔先生说过的话才被证实。让我们一起听课文的录音。在这一节中,有几个来自于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显示了韩麦尔先生此刻的什么心情(播放课文的MP3)。

生:站着、噎着、转过身、捡起来、亲热、写字、留下来、依赖、做,等等,这些都是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固定动作,突出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兴奋和愤懑。

师:让我们看看第25节。想想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怎么说?

生:法国万岁。

师:在课文末尾,韩麦尔先生对我们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生:无助,悲伤和愤慨,做一个结局,等等。

师:面对老师的这样一个手势,请讨论一下,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生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情绪宣泄因人而异,但这里的沉默比声音好,这是最大的抗议。

四、情感升华,弘扬延伸爱国情怀

师:都德这位有着深厚爱国思想的作家展示了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篇章。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的重点是情感描述,在阅读之后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在我国,日本帝国主义通过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了我国的东三省,逼迫东北人民学习日语。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说,在这么大的华北,我们的一张桌子也放不下了,这说明我们国家也有同《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一样的遭遇。请考虑以下问题:

1.了解齐瑞轩老师在本课中的异常行为。这一系列的动作反映了他当时的什么心情。

2.比较韩麦尔先生与齐瑞轩先生的异同。

生1:不正常意味着成为国家奴隶的痛苦剥夺了他过去的安宁,因为他的痛苦已经失去了控制情绪的能力。

生2:他们爱国,被迫放弃行动,情感上永远坚持。

师:假设你是齐瑞轩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你在这节课上的心理变化。

学生们各自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师:国家分裂的痛苦应该由全国人民来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很好,那些以奴隶身份死去的人,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国思想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兴衰是国家的责任。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迫切需要发展。这不取决于其他人,取决于我们自己,尤其是我们这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一百多年前,27岁的梁启超先生写下了当时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学生们观看了《年轻的中国》这部短片。

师: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手中,我们期待着。

五、注重反思,重视教学后的思考

《最后一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课文。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读懂它是不容易的。本次教学案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爱国主义贯穿全文

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遵循“情感”的线索。在情感发展中,首先,课堂注入“情感”,然后是“情感”的传递,最后是激情的升华。开课时,作者的生活材料和背景材料在悲伤的音乐声中被介绍;在课堂上,教师试图让学生与课文交谈,使学生们进入一个充满“悲伤、沉重、依恋和告别”的空间。然后,教师实施了这些方法,使学生的对话文本更加深入,在阅读中有一种悲伤和愤慨的感觉。最后,设计了情感升华环节,展示了课外阅读资料,从法国自然想到我们的民族灾难,启发学生珍惜我们的汉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教学到这个环节达到了高潮。

2.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是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自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门课的教学设计在整体理解和课堂讨论中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课文、教师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地表达学习过程。在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提问、回答问题的课堂学习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沿江中学(210032)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韩麦尔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下课之后
再教《最后一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