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2020-03-06蓝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岩层岩溶荷载

蓝冰

(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广州510000)

1 工程概况

该研究区域位于广东省某部,北、东、西3面为低山丘陵,中间为垄状低山相间的平原,灰岩顶面上覆第四系土层,岩性主为砂性土和黏性土,形成水文地质复杂的隐伏岩溶地下水构造盆地。地下水赋存状态主要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为主。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居民长期连续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而造成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房屋开裂等环境地质问题。塌陷形状以椭圆、圆形、蝶形为多见,塌陷坑地表直径一般为1~5m,少量达5~7m,深一般为0.3~2.5m,少量可达3m。截至目前,该地区范围内已调查统计产生塌陷300多处。

笔者在该区研究岩溶地面塌陷多年,在调查岩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其发生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工作建议。

2 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及机理

在岩溶地面坍塌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工程施工与地下水动力学的影响,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产生塌陷。岩溶地面塌陷具有突发性与隐蔽性,其主要是受力学机制与各类影响因素的制约,具体如下。

2.1 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使用情况会影响实际水位的变动,水位变动会对周围区域形成潜蚀作用,潜蚀随着地下水流的流量与流速的增加而增强,可将其视为机械潜蚀效果。当地下岩土层的整体结构不足以支持上部区域时,就会造成塌陷问题。

2.2 真空吸蚀

真空吸蚀指的是当地下含水层为第四系时,内部承压能力与岩层结构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且在饮用水的抽取量不断增加时,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使地下内部情况与整体结构会进一步产生变化。此外,当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情况与含水层之间的饱和程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导致上部与下部之间的气体隔绝能力降低,也就是说,当气体隔绝能力与地下水的渗透能力逐渐降低时,地面下部的岩层结构会产生一定量的吸盘效果。在强有力的抽取力增加过程中,不仅会因为上部岩层与下部水层的结构产生变化,而且在顶板向下运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剥落现象,逐渐使地面内部的塌陷情况愈加严重,从而使地下土体的结构形成大幅度变化。

2.3 荷载效应

地面坍塌过程中的荷载效应指的是岩层与地下水层之间的变化趋势,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荷载效应与外部荷载效应。其中,内部荷载是地下水对岩层造成的真空吸蚀与潜蚀作用共同达成的,这里需要在自身重力的协同作用下产生重力效应,从而会对内部整体结构产生影响,这样在单一重力逐渐变为复合型的重力效应时,就会对整个地下土层结构造成破坏。而外部荷载的增加,使地面整体处于超负荷的状况,这种原因造成的塌陷类型多为桶状塌陷,这也是施工区域及周围产生塌陷情况的主要原因。

2.4 渗压效应

渗压效应指的是在降雨过程中,地表积水在入渗补给地下水时,对盖层土体产生的一种综合作用。该种效应是降雨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力学机制。由于每种机理在具体的塌陷产生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需要针对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判定渗压效应的形成机制。

地面塌陷情况中的渗压效应主要与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情况存在关联,由于降雨量会影响地下水水位,进而对盖层土体产生动力效应,最终成为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

3 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总结多数工程建设实践中岩溶塌陷的防治策略,并且围绕该地区的岩溶塌陷机理制定防止措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和实施治理。

3.1 地下水采集控制

针对工程项目区域中的地下水采集量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根据地下岩层与含水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认可能构成地面塌陷问题的机理与隐患,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此外,需要对岩溶地下水的水位情况进行控制,保证地下水的水位线始终与岩层施工前的水位线一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地下岩溶层的整体结构,通过控制岩溶层的结构变化趋势来避免岩溶塌陷危害[1]。

根据研究区域的工业布局、生产发展方向,对地下岩溶水的开采和利用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节制抽水、节约用水。此外,可以管道引取周围河流至西部工业区,扩大城市西部和郊区用水的来源,最好在旱季和雨季交替的两三个月能设立一个禁采期,从而使地下水开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以此减缓岩溶发育,减少岩溶灾害的发生。

3.2 “被动避让”处理

在规划和工程项目设计环节,尽量避免与严重塌陷区产生交集,以此来避免施工中的岩溶层塌陷事件。这样虽然无法对地质塌陷问题进行有效防治,但是却能够降低地质塌陷问题产生时所附带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2]。

3.3 加强监测预警

如果无法避让处理,则需要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监测,同时在工程中可以采用钻孔注浆技术来对地基结构进行加固处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沉降效果[3]。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地质情况与岩溶塌陷情况实施监测,通过长期、连续的监测地面,针对建筑物的变形与监测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还要根据水量的变化以及地下洞穴的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对机井涌砂、水量骤增、水质变坏、水面冒泡、植物变态、建筑物倾斜、地面环状开裂、地声等异常现象应进行加密监测和观察。这样在发现以上情况时,能够结合实际效果与数据展开分析,从而找到原因,并且及时做出预测。

3.4 工程措施防治

在查明岩溶发育分布状况、岩土盖层性质、塌陷区分布及可能存在的地质危害的情况下,施工时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充填,增加其整体结构的稳定程度。例如,研究区域的塌陷都发生在工程项目施工区域两侧,因此,可以有条件地选择易塌区进行边坡防护作业,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可用高压注浆法将含有胶脂、沥青、水泥或黏土浆等的强化水泥浆沿岩溶上方钻孔灌入岩溶。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岩溶的应力平衡状态,又可使岩溶顶板受到含有胶脂、沥青的水泥浆的保护,阻止顶板进一步变薄,保持相应的承载能力。

3.5 强化基础调查

强化基础工作,做好前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实施1∶1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工作,根据岩溶塌陷现象的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区域进行评价,对岩溶塌陷进行危险性分区,按不同分区采用对应预防措施。

4 结语

总之,岩溶塌陷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特点,其发生机理复杂,更多的是与地下水相关,预测比较难做到,前期基础调查对岩溶塌陷预防至关重要。同时,开展岩溶塌陷数据库建设应作为下一步预防监测预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岩层岩溶荷载
坚硬覆岩的结构失稳运动规律及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活荷载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某上承式拱桥荷载试验探讨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爆炸与火荷载联合作用下RC梁耐火极限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