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检测机构质量风险识别与控制

2020-03-06

工程质量 2020年4期
关键词:质量事故预防措施管理体系

黄 波

(福建省交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26)

0 引言

工程检测机构的市场机遇与质量风险是伴生的。工程检测机构应当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重视对伴生风险的控制。质量是工程检测机构的生命,也是核心竞争力,检验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判断,关系到工程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检验检测结果若与实际工程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也会给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执法形成误导,使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受到质疑,信用受损,引发法律纠纷的,甚至需要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质量风险贯穿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个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检测机构能否在检验检测工作中有效进行质量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预防和减少检验检测活动中的质量事故,对工程检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质量风险的类别

1.1 外部风险

由企业或机构外部因素引起的质量风险,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行业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批量评定时送检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客户委托的检测项目、内容、要求不明确等。

1.2 内部风险

工程检测机构内部开展检验检测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

1.2.1 检验检测前存在的质量风险

1)合同评审的风险。检验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检验检测样品;检验检测方法不满足客户要求;合同条款存在歧义;重要条款遗漏等。

2)检测样品风险。客户提供的检测样品外观或性状与检测委托协议书上填写的样品信息不一致;检测样品的尺寸规格、数量不符合检验检测标准评定要求;检验检测样品养护、存储情况不符合检验检测标准要求等。

3)信息泄密风险。检测机构员工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他客户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或国家秘密等,造成泄密责任。

4)沟通风险。检测机构业务受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并记录客户需求;未能将客户的检验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检测人员等。

1.2.2 检验检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

1)人员风险。检验检测人员资格不满足岗位要求;检验检测人员无相应检验检测能力;检验检测人员的客观、公正性得不到保证;关键岗位人员未经授权等。

2)仪器设备风险。仪器设备档案不完善,验收记录不完整;仪器设备未进行有效量值溯源;仪器设备(功能、量程、精度等)不符合检验检测方法要求;未按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维护保养记录缺失;仪器设备标识管理不当,造成误用功能异常或已停用设备等。

3)检测环境风险。检验检测环境条件与标准要求不符;未对检验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并记录等。

4)样品管理风险。样品流转过程中发生损坏、遗失、变质;样品标识不清,检测过程中发生混淆、误检等。

5)试验耗材风险。检测时使用无证标准物质;使用不能确认其有效性、纯度或浓度的化学试剂;使用已过期或失效的标准物质等。

6)检验检测方法风险。未按合同约定的检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未对检测方法进行有效验证或确认;检测过程中发生检测方法偏离;检测过程中未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7)环境设施风险。互相有干扰的试验区域未进行有效隔离;电力设施缺乏安全稳定性,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等。

8)现场检测风险。现场检测条件偏离规范要求;现场测区、测点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评定时检测频率不足;现场检测人员廉政风险等。

1.2.3 检验检测后存在的质量风险

1)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样品变质或丢失;样品未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储存;留样期内,检毕样品或备份样品丢失;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样品退样、出库销毁等。

2)数据结果风险。违规更改或伪造检验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未进行有效复核,数据处理存在错误;原始记录签字不全等。

3)报告风险。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检验检测报告签字不全;报告结论有误;检验检测报告未加盖机构报告专用章;超授权范围使用认证、认可、资质标识等。

4)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客户咨询时未确认对方身份,造成其他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检验检测人员违规泄露客户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国家秘密;报告发放时未确认对方身份,造成客户检测报告泄密等。

2 质量风险的识别方法

2.1 主动识别法

2.1.1 推理演绎法

推理演绎法是通过假定某个因素发生,分析质量风险因素可能对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产生的影响,例如:导致检验检测数据错误、结论错误、报告错误,危害检验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环境等,从而认定是否存在质量风险及风险的大小,以及引发质量事故的概率。该方法适用于孤立的单一质量风险因素分析,不适用涉及多项风险因素交互影响的情况。

2.1.2 事故借鉴法

通过分析工程检测行业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对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认定引发该类质量事故的风险因素,或者政府部门、权威机构经调查并认定的引发以上质量事故的风险因素。机构可将此类风险因素列入机构质量风险因素库,必要时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类质量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监控。

2.1.3 综合分析法

根据国家政策、行业管理要求、机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等对某些因素或行为运用风险综合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按以下 3 个步骤进行。

1)绘制本机构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对照本机构检验检测工作流程图,列出每个工作流程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形成本机构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对于既不能明确排除,又不能确认存在的风险,应尽量保留,在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中予以记录。

2)分析每项质量风险的诱发因素。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①头脑风暴法(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可由检测机构质量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集中各岗位骨干人员,向所有参与者明确阐明需要讨论的质量风险,说明会议的规则,尽量营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氛围,由每位参与者对每项质量风险的诱发因素展开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充分讨论,最后汇总讨论意见。

②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又称专家评估法,是以工程检测领域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广度和丰富经验,由专家对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活动中存在的质量风险的诱发因素作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③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预测法是根据每项质量风险的性质、特点,以及过去和目前的发展动态等状况,应用经验判断,对可能诱发相应质量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推测和判断各因素对质量风险未来发展趋势影响的方法。

④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寻找诱发质量风险因素的方法。由于在实际检验检测活动中,产生质量风险的因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每一种因素的作用又不同,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按照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方法,逐步找到产生质量风险的根源。

3)编制质量风险识别分析报告。质量风险识别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可不限于):质量风险类别、质量风险描述、诱发质量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因素群、可能导致的质量事故,以及建议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等。

2.1.4 质量监控法

通过各类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及时发现检验检测活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质量监控应有适当的方法和计划并加以评价。

根据 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1],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监控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但不限于):1)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2)使用其他已检定或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3)检测设备的功能检查;4)运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5)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6)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7)保持样品的重复检测;8)分析样品不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9)审查报告的结果;10)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之间比对;11)机构内部比对;12)盲样测试。

2.1.5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法

工程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全要素审核或质量管理体系部分要素审核。通过内审,工程检测机构可以摸清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质量要素控制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对发现的质量风险,可以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2 被动识别法

工程检测机构还可以通过外部评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等外部活动反馈信息识别出自身存在的质量风险。对于此类风险,机构应予以高度重视,制定确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消除此类质量风险,必要时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源头杜绝此类质量风险引发质量事故。

3 质量风险的控制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考核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工程检测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检验检测工作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并有效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质量风险,也是工程检测机构控制和规避质量风险最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完善各项质量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质量违规处罚措施,明确各岗位职责和质量监管责任,能够有效推进机构质量风险控制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

3.2 制定适宜的质量风险控制程序

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及 CNAS-CL01∶2018(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2]均明确要求建立应对风险的控制程序。制定风险控制程序应明确各相关岗位职能,明确从质量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防范,到质量风险监控及预防、改进措施验证的工作程序。适宜的质量风险控制程序可以使工程检测机构在日常检验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对可能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和有效控制,让质量风险的识别、监控工作有据可循。

3.3 建立质量风险因素库

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工程检测机构,可设立质量风险分析岗位,加强质量风险信息收集,实施风险分析,同时,根据工程检测机构自身的性质、特点、能力、条件、职能等,对可能引入质量风险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识别和分析。对于已经分析成熟的质量风险因素,工程检测机构可以将其编入本机构的质量风险因素库,明确该类质量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质量事故,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等,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和监控措施,可以减少后期重复的风险分析、评估工作,提高此类质量风险的应对效率。

3.4 开展质量风险识别、管控的培训和考核

专业培训是快速获取知识和提升相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检测机构可结合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外部评审以及客户反馈的问题,从以下三方面组织开展针对质量风险识别、控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应对质量风险的能力。

1)加强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检测方法选择、验证与确认、环境监控、抽样管理、量值溯源等工作程序的宣贯培训。

2)在业务受理、试验检测、样品管理、设备管理等岗位开展风险识别、应对方案、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培训。

3)对新入职员工、新试验检测方法、新检验检测项目、新检测业务类型以及检测分包管理等进行必要的培训。

3.5 重视检测业务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是工程检测机构防范质量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很多业务纠纷是因工程检测机构合同评审不严,对客户要求的理解产生偏差造成。要避免高质量风险的业务,工程检测机构管理层必须重视合同评审,把好质量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卡,合同评审时除了关注客户要求,还应重视对机构自身资质和能力的确认。

3.6 建立质量事故快速应对机制

质量事故发生时,工程检测机构应能迅速做出反应,可制定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质量事故快速应对机制,第一时间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置,避免质量事故引起的连锁反应,有效降低质量事故带来的损害。质量事故闭合后,应深层次查找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质量事故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以推进质量事故应对机制的持续改进[3]。

3.7 重视预防、纠正、改进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工程检测机构应针对质量监控、内外审等活动中发现的可能诱发质量风险的不符合工作或者潜在不符合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纠正、改进措施,并重视对这些措施的跟踪和验证工作,真正闭合风险,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潜在不符合工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潜在不符合工作发生;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以消除不符合工作产生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改进措施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保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提高。

3.7.1 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工程检测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潜在不符合原因进行分析,由潜在不符合责任部门负责人提出预防措施。

对部门内部能独立解决的潜在不符合工作,责任部门应及时独立解决,并将发现的潜在不符合及其原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形成书面意见,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证;对涉及面广,需跨部门解决的预防措施,可由机构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开分析评审会议,根据分析评审结论,将潜在不符合工作、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步骤、责任人、完成日期等信息形成书面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向责任部门下达预防措施实施任务,各相关责任部门实施完成预防措施后,应提供预防措施的实施证实材料,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实施部门提交相关证实材料,并安排人员对预防措施有效性进行验证。

验证人员应对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评价所采取的方法,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有效防止不符合的发生。跟踪验证若发现预防措施达不到预期目的,应要求责任部门按照预防措施制定程序重新制定预防措施。

3.7.2 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责任部门应认真分析不符合工作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原因分析相联系,选择其中最能消除问题根本原因并防止再发生的有效措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问题严重程度及风险大小相适应,全面考虑。

拟定的纠正措施应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应审核责任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确保不符合工作不再发生。

经批准的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及有效性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得到验证后才能闭合不符合工作。

3.7.3 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对公司管理体系的改进,可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评价、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体系审核、客户质量信息反馈、质量监督活动、参加实验室内部、外部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途径,获取质量改进的信息输入来源。

根据收集的质量改进信息,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对人员培训增加力度,对检验检测活动加强过程控制,对质量监督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从而促进机构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工程检测机构应将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预防、改进措施的结果等信息作为机构年度管理评审的输入项,以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 结语

工程检测机构的质量风险可防可控,工程检测机构应时刻警惕质量风险,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活动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有效识别质量风险,分析可能诱发质量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因素群,预测质量风险可能导致的质量事故,以及事故的危害程度,评估机构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持续改进机构自身质量风险管理水平,尽可能消除自身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减小质量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质量事故的危害程度,提升检验检测工作质量,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验检测数据,为国家工程建设质量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质量事故预防措施管理体系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