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020-03-06段国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8期
关键词:构件模板裂缝

段国胜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03)

1 引言

高质量的交通工程是连通社会发展的网络,能够构建贸易交流体系,因此,重视交通工程建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责任。而土建工程是打造坚实施工基础的关键,混凝土施工又是土建施工中的重点,因此,分析混凝土施工安全质量的影响因素,阐述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优化要点,不仅是本文探讨的主体,也是相关工程单位在落实工程创新优化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 混凝土施工中多发的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交通工程中混凝土主要用于大型基础构件施工,其主要作用是分担荷载压力、稳固基础[1]。但是当前由于混凝土构件抗拉性能低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较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不合理,骨料、砂石等成分的质量与工程需求不符,配比不科学,施工监管和建材验收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使结构出现变形、坍塌等情况。

2.2 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裂缝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成因主要包括建材性能、施工养护方式以及施工技术3个方面[2]。首先,混凝土中水泥材料的性能不符合标准时,在拌和以及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部产生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该温度应力超过结构的抗拉强度时,会产生裂缝;其次,在养护阶段,养护方案和措施等不够合理,例如,未能结合实际的外界温度以及水分蒸发速度制定保温与保湿措施,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结构收缩快,而内部的水分蒸发慢,与表层结构之间产生了较大的收缩差,从而产生内部张力,导致外层结构出现裂缝;再次,振捣不够充分、施工技术不够标准,混凝土浇筑期间未能合理进行振捣,导致结构疏松,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一旦承受了较大的外部荷载力,便会出现裂缝。

2.3 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较低

由于交通工程受地域性影响较大,施工技术存在差异性,工程隐患较多,导致后期混凝土构件在长期外界环境侵蚀下,性能逐渐下降,耐久性不强。而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占据较大的比例。例如,抗渗性能低,桩基结构等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出现持续性损坏;抗冻性能较弱,在昼夜温差以及年温差的影响下,出现耐久下降的情况,同时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中,还会存在大量的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导致结构变形、区块脱落等现象。

3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1 科学配比,规范施工

首先要保证选择的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工程项目的要求,不同的结构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因此,其对原材料的要求与配合比也不同。因此,选择建材前期,需要结合施工环境确定配比,例如,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应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合理控制水灰比,从而提升构件的耐久性。

另外,在选择外加剂的过程中,需要在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外加剂的使用价值和效用,并针对施工环境调节外加剂的类型,例如,增加抗腐蚀剂、抗酸剂等。同时,外加剂的使用要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强度需求,不能破坏混凝土原有成分的性能,才能使混凝土结构实现质量和强度的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离散性参数,并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3.2 科学拌和,维护建材性能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拌和质量,首先需要根据拌和设备的实际给料量进行加料控制,并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加料顺序。拌和完成后,要及时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防止长时间的停滞导致初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运输过程中,要结合时间、道路情况等规划好路线,尤其要防止剧烈的振动,减小混凝土出现沁水、离析的概率。

另外,结合施工环节的实际需求量控制拌和量,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倒运次数,多次倒运会降低强度性能。同时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构件浇筑,浇筑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且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防止出现浇筑断层。

3.3 模板科学安装管理

混凝土模板安装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前需要严格分析施工环境,判断地基的质量,并且利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地基养护,保证在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减少底层水分的吸收量。当基层环境处理好后,便可以进行模板安装,当前混凝土施工中以钢制模板为主,需要在预先安装位置做好标记,安装完成后需要利用水泥砂浆将部分基层缝隙填实,防止出现混凝土渗漏情况。

模板施工完成后需要检测水平参数,通常利用水平仪进行检查,针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且在检测过程中要控制标高和平面之间的协调性,保证模板与地面垂直。

3.4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将混凝土拌和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需要进行平整均匀的摊铺,并检查拌和料的状态,若出现离析情况,需要进行二次拌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振捣作业,通常来讲需要振捣器与振捣梁进行配合工作,振捣的标准为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且不再出现气泡为止。在振捣过程中,要确保构件中的钢筋与模板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不能碰撞。及时清除模板顶端的多余砂浆,并利用智能测控设备检测振捣的紧密程度,使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性能得到控制。

4 混凝土施工质量强化要点

首先,强化混凝土质量的过程中,先要确保建材成分的可靠性,例如,针对水泥材料的选择,要进行强度检测和质量监管,以减少最终混凝土成品裂缝产生的概率,且需要针对不同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需求和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严格控制水化热。

其次,在混凝土的养护阶段,要合理制订养护方案。在制订养护方案的过程中,要全程监控混凝土构件的饱水状态,监控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因素,减少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硬化质量的影响。

再次,还需要结合混凝土水化热性能不断完善既有标准和依据,在工程中按照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施工的同时,还要结合原材料的实际性能进行配比研究,不断进行水化热实验,调整不同成分的变量,研发出性能更高的配合方案,不断优化当前施工的质量,促使整体工程安全性能可以不断提升。

5 结语

综合所述,本文主要借助技术分析的方式,为交通土建环节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供相关的优化措施,并指出需要在既有优化策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验创新,优化新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使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具备升级优化条件,能够不断完善,辅助国家基建事业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构件模板裂缝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地球的裂缝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