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及治理模式分析

2020-03-06李红臣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污水处理污水

李红臣

(漯河市郾城区水利局,河南 漯河462300)

1 引言

近年来,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急剧增加,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影响了河流水质,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灌溉水质造成了威胁。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水源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数量成倍增加。如洗衣机普及带来化学洗涤剂的普遍使用,使用过程中排出大量含磷的废水,并且这些废水在排放前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污染了农村的水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移,大量工业企业迁移到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但对其产生的污水缺乏有效的治理,农村河流成为废水的倾泻对象,并且农村中小型规模的畜禽养殖业治污设施不完备,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一起随意排放。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冗余和化肥流失水也成为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

2.2 农村污水治理投入不足

污水处理必须进行雨污分流,但是污水管网铺设成本非常高,加之污水净化处理成本巨大,仅靠财政拨款难以支撑,而由于污水处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社会资本、农村群众投入意愿不高。另外,已建成的少量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并且缺少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导致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经费短缺而停运,成为摆设,造成了投资浪费。

2.3 农村居民水污染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由于人因以及资金条件的限制,加之社会各界对农村水污染危害的认识程度还不太高,农村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没有深入到户。并且农民群众,尤其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不高,在对生活污水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意识不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导致参与水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2.4 建设运行机制体制短缺,政府监管缺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污水治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技术应用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农村污水治理的法律法规尚未确立;缺少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及鼓励农民的参与机制,多数乡镇尚未建立专门的农村污水处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农村事业的管理人才缺乏水污染专业的治理经验;农村仅有的排污设施的运营交由无专业人才的乡镇和村组织管理,导致设施运行效率低下。多数地区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的监管缺失,基层从事水污染防治的人员较少,没有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监测网络系统,存在以权代罚,以废代法的现象,监管手段监管方式不规范。

2.5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单一,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

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基本以村为单位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困难治理工艺选择缺乏合理性。另一方面,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硬件方面存在现实差异,多数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没有科学的规划,在管网建设、设施选址、工艺选择方面存在漏洞。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村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严重污染了地表土壤。被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水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3.2 有效缓解农村缺水矛盾

广大农村尤其华北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该区域多属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保障着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因此,该区域中水资源的供给与治理非常重要。在农村地区,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用于村内绿化、农村生态环境景观用水以及农业灌溉,从而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途径探析

4.1 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以“四水同治”统领,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核心,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治理原则:科学规划,疏堵结合,统筹安排,科学设计技术路线,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梯次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优先推进乡镇中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沿线周边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4.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金筹措机制

完善建设和运行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使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政府补助机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中,逐年增加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尝试征收污水处理费,以回收运营成本,实现“谁排污,谁治理,谁收益,谁缴费”的运营机制;欠发达地区可通过村民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方式,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和农村居民、农村社区的切身利益挂钩,培养农村居民责任主体意识。

4.3 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常态化可持续化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期由政府负责运营维护,群众监督,逐步过渡到政府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负责。通过专业机构运营和管护,专业公司负责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设立服务机构,负责设施的安装、检修和运营,保障运行效率和出水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参与机制,增强居民的理解和认同,让农村居民真正成为生活污水治理的主体。

4.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探析

4.4.1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采用。采用多级发酵,多层次净化,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工艺成本较低,施工方便,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普及,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炊事能源,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灌溉和景观用水。

4.4.2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通过湿地系统生成的生物膜吸收、同化、异化有机物污染物,最终去除污染物,具有投资少、能耗低且工艺简单的优势,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磷、氮等污染物,并且为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地和湿地内的植物共同发展。

4.4.3 氧化塘技术

氧化塘是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将土地修整后建成池塘,设置防渗层和囤堤,借助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具有费用低维护简单且操作方便的优势,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除掉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4.4.4 厌氧+生态处理技术

有农田灌溉等回用需水的地区,可采用预处理+厌氧+生态处理的技术路线,去除的主要污染物为COD、SS等,氮、磷为农田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可资源化利用,处理费用相对较低。

5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农村群众的各方努力。科学合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污水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