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2020-03-06张振忠
姚 鹏,张振忠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044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为基础病理,以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以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西医药物系统治疗为主。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6~76岁,平均(64.51±7.34)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25例,Ⅳ级1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 年,平均(2.02±0.46)年。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6~76岁,平均(65.16±7.41)岁;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2例,Ⅳ级13 例;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6 年,平均(2.11±0.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能配合完成各项临床检查。
1.3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性心脏病者;合并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合并非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吸氧,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同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予以西地兰、呋塞米静脉推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脉滴注,待病情稳定后再予以上述药物口服。疗程为2周。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益气复脉注射液(冻干)(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63,0.65 g/瓶),将5.2 g(8瓶)益气复脉注射液加入5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分钟40滴,每日1次。疗程为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脑钠肽(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 L,于恒温水浴箱中静置1 h(不抗凝)后离心分离(离心条件:转速2000 r/min,离心半径3 cm,时间10 min),后于-70℃的环境下取上层清液保存待检。c Tn T 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NP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试剂盒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K-MB 采用心肌酶检测仪检测。②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
3.2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显效:胸闷、疲乏、心悸、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显著改善,静息性缺血性ST 段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NYHA 分级为I级或提高2级;有效:上述主要症状明显好转,缺血性ST 段心电图改善,NYHA 分级提高>1级,但未达I级;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血清c Tn T、BNP 及CK-MB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 Tn T、BNP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 Tn T、BNP及CK-M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脑钠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脑钠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c Tn T(μg/L) BNP(pg/m L) CK-MB(ng/m L)观察组 治疗前 49 1.83±0.51 29.25±3.21 19.45±3.18治疗后 49 0.61±0.12△▲ 14.73±2.15△▲ 7.15±1.33△▲对照组 治疗前 49 1.80±0.50 28.58±3.17 19.51±3.65治疗后 49 1.16±0.26△ 21.15±2.88△ 12.34±2.41△
(3)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AD、LVEDD 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AD、LVED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LVEF(%) LAD(mm) LVEDD(mm)观察组 治疗前 49 39.24±4.15 44.15±3.41 62.10±4.67治疗后 49 55.12±5.08△▲ 37.14±2.76△▲ 55.25±3.77△▲对照组 治疗前 49 40.12±4.20 43.29±3.25 62.05±4.56治疗后 49 46.28±4.71△ 42.20±3.16 60.34±3.89
4 讨论
西医对冠心病的治疗虽然形成了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小板聚集为主要原则的安全、系统、成熟的治疗体系,但整体疗效仍不理想,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心功能渐进性下降,诱发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本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气血虚弱、血瘀气滞、心脉痹阻为其主要病机,治则为益气复脉、养阴生津[3]。益气复脉注射液是针对气阴两虚型患者而设,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而提高脏器功能,实现个体化、针对性用药[4]。益气复脉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参、麦冬、五味子,其中红参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三药合用,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气复脉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清除氧自由基、促使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5]。在常规西医治疗中,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因此,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c Tn T 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BNP 是含有32个氨基酸的多肽,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6]。CK-MB 是诊断冠心病的标志物,也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 Tn T、BNP 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AD、LVEDD 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西药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能预防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氧化等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心肌损伤及坏死[7]。自由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损伤甚至坏死的主要因素,五味子中所含的木酚素是强效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损伤的作用[8]。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能调控患者的血清c Tn T、BNP 及CK-MB水平,提高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保护的作用,进而提高冠心病的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