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高炉频繁塌料处理
2020-03-06付华华黎家恒
王 亮,付华华,黎家恒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新余 338001)
1 前期炉况演变过程
2月上中旬9号高炉炉况顺行良好,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较好,压差波动小,下料均匀顺畅,冷却壁温度圆周方向分布均匀。具体参数及指标见表1。
表1 2月10日~28日操作参数及指标
9号高炉此次塌料前炉况表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炉芯温度下降,铁口以下区域炉缸侧壁温度下降。按照以往经验,炉芯温度和侧壁温度同时下降,应是死料柱浮起较高或者死料柱透气性较好的炉缸,自由铁水流动区较大,流速较小,炉缸活跃。
(2)从边缘指数于2月17日开始下降,同时铜冷却壁温度变化呆滞,6、7、8段个别点较低的状况判断,边缘有自动加重的趋势。
(3)2月23日基于炉况平稳判断,开始提煤比,同时提高富氧率,提煤比前后参数及指标对比见表1。
(4)25日中班炉渣碱度高,27日早班碱度较低,铁水物理热不足,碱度的频繁波动,使炉缸工作状态变差,渣铁温度与炉缸温度不匹配。
9号炉炉况频繁塌料过程:
自2月26日开始,出现下料不均匀时快时慢,至2月28日4:00产生滑尺、塌料等现象。进入3月以后,1日~3日炉况基本稳定,但炉温波动大时,尤其是炉温上行过程中会产生压差波动,然后滑尺的现象。3日开始,高炉在正常炉温情况下,换炉、换罐时产生的压差波动也会导致塌料。6日早班冷却壁温度持续下降,8段从85℃到75,至8日降低到62℃,同时7段、9段大部分测温点温度下降,高炉出现结厚。8日开始高炉频繁出现踏料、滑尺,压差波动幅度及塌料时料线塌落的深度均增加,炉况进一步变差。
2 原因分析
2.1 炉缸工作状态变差
(1)此次炉况波动,炉缸工作状态变差引起是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
渣系的影响,2月底,炉渣碱度波动频繁且高碱度居多。3月初,渣中Al2O3高且MgO低,Al2O3最高时达15.94%,MgO/Al2O3长期低于0.5,最低时0.43,见图1,炉渣稳定性变差,黏度上升,渣铁流动性严重变差。
图1 3月上旬MgO/Al2O3变化情况
2月23日高炉提煤比,干煤比提高4kg/t,小时煤量由38t/h,上升到40t/h。从图1可以看出,2月下旬炉底温度以及侧壁温度是呈下降趋势,说明炉缸工作状态未达到最佳水平,此时提煤比,将会使未燃煤粉增加,使炉缸活跃性变差,因此2月下旬提煤比时机不对。
2.2 中心气流不稳定,边缘较重
在炉缸工作变差后,中心气流不稳定,而2月边缘负荷较重,8档矿焦比4.8倍,中心气流不强时,容易引起压差升高。而且3月碱负荷、锌负荷高,尤其是Zn负荷,在2月底3月初达到1kg/t,Zn、碱负荷变化见图2.在3月初调整布料角度后,边缘出现快速结厚。炉况严重恶化是在8日前后,在此期间,炉身部位炉墙结厚成为事实,操作炉型发生了变化,气流经过结厚部位是气流方向会发生改变,造成上部气流分布紊乱。而且由于中心死料柱过大,高炉下部透气性、透液性较差,在炉温波动时极易造成压差波动,在压差升高时料速减慢,压差下降时料速加快,压差波动幅度大时就产生踏料、滑尺现象。
图2 锌、碱负荷变化情况
2.3 热制度不稳定,渣铁流动性差
从3月初的滑尺统计来看,滑尺前均出现压差升高,而造成压差升高的主要原因则是炉温上行引起炉缸煤气体积膨胀,由于死料柱较大,炉缸容积变小,引起高炉下部压差升高。反之,在炉温合适时,高炉热压波动小,下料均匀。1~9日[Si]及物理热。9号炉3月初的炉温波动比较大3月1~9日[Si]偏差0.072,平均[Si]:0.45%,铁水温度指数2号较低,3号正常,在5日铁水温度指数最低仅1.8,炉缸温度与铁水温度不匹配。热制度不稳定引起软熔带的上下移动,破坏煤气流在软熔带的二次分布。
从2月初开始,生铁含[Mn]在0.3%左右,含[S]长期低于0.030%,炉温偏足时,含[S]甚至低于0.025%。[Mn]、[S]含量低,铁水流动性差,铁水物理热低渣铁流动性差,渣铁流动性同时变差,炉缸工作变差是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此次炉况波动主要因炉缸工作变差引起,因炉缸变差引起炉缸温度与渣铁温度不匹配,热制度波动大,从而进一步引起上部气流分布欠佳,中心不足,边缘气流分布也不均匀,引起高炉上部滑尺、塌料的现象。
3 处理过程
在炉况波动时,采取的上下部相结合的措施,主要调剂如表1。
表2 炉况波动期间主要调剂
在2月28日炉况出现波动的初期,于59批将矿批从71t缩至68t,以适当开放中心。3月1日将八档角度减少0.5°,同时控制8档负荷4.5~4.6,采取疏松边缘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在炉温偏高时,高炉压差波动大,滑尺、踏料现象频繁,3日将顶压从220降低至215kpa,同时缩矿批,减富氧。6日布焦时间由97秒延长至100秒,因塌料频繁,采取适当控制风量的措施,同时延长布焦时间的措施。经过采取疏松边缘的措施后,炉况未明显好转,且冷却壁温度持续下降,出现炉墙结厚征兆,7日将8档矿、焦角度增加至42.6°,8日又将角度减小至42.3,同时提高进水温度,降低冷却强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炉况未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而恶化,压差波动加剧,塌料次数增多,且塌陷更深,说明之前未找到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引导中心气流,降低压差,减少或制止塌料,采取进一步疏松边缘的措施,同时下部增加风量提高鼓风动能以活跃炉缸,于10日增加第9档焦炭,布焦时间107S,同时压差情况逐步提顶压,并在合适的时候逐步增加矿批。至13日,顶压逐步提高至221kpa,矿批66t/批,富氧量11500m³/h。在此期间,压差稳定性提高,踏料现象逐步减少,炉况逐渐恢复。
4 预防措施
(1)炉缸工作变差,中心气流不稳定时要及时采取疏松边缘的措施降低压差,提高料柱透气性,疏松边缘的同时适当控制冶强,但冶强不宜过低,要保证足够的产能来活跃炉缸。
(2)时刻关注原燃料变化,有害元素过高时,要限制入炉,若中心气流不足需疏松边缘时,更要关注Zn、碱负荷的变化,防止炉墙快速结厚。
(3)严格半仓上料制度,半仓以下必须停用,同时加强槽下筛分的管理,减少粉末入炉,提高高炉上部透气性。
(4)日常操作中,密切关注渣系的变化,尤其是渣中Al2O3的情况,有上升趋势及时使用云浮块(高硅块),增加渣量以降低渣中Al2O3含量,同时适当控制碱度,确保生铁含[S]在0.030%左右,以改善渣铁流动性,提高高炉下部透气性及透液性。
(5)工长必须精心操作,确保铁水物理热1500℃~1520℃,杜绝低炉温、低物理热,同时避免炉温的大幅度波动。
5 小结
此次炉况波动起因为炉缸工作变差,进一步导致中心气流不足,而初期边缘相对较重,引起高炉频繁踏料,而在处理过程中,有以下不足之处:
(1)初期疏松边缘幅度不够,参数调节太多,炉况变差或变好,难以分析出是哪一方面的调节引起。6日减风不合理,鼓风动能严重不足,只能维持在12000kg.m/s,炉缸工作难以改善。处理炉缸时要保障高炉下部鼓风动能,有利于减少死料柱,改善炉缸活跃性。
(2)处于炉况期间,炉渣碱度按正常水平操作,而铁水含[Si]量相对偏高,不利于改善高炉下部透气性、透液性。
(3)炉况波动期间,高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各原燃料仓位难以保证,增加了原燃料的摔打,粉矿、粉焦上升,高炉上部透气性难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