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立青《三重奏
——遥远的曲调》节奏形态及结构意义研究

2020-03-06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73100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曲三重奏对位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73100)

杨立青的《三重奏——遥远的曲调》完成于2009年,同年10月15日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杨立青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作为压轴节目演奏,总谱于2013年发表在第一期《音乐创作》杂志上,作品的编制为小提琴、单簧管、钢琴。全曲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由两个性格不同的材料交替发展(ababa),带有回旋的意味;第二部分为行板,以引子中a材料为基础进行发展,同样也延续了引子中不同材料交替发展的模式,并出现了一个新的舞曲性质的段落;第三部分为快板,一个欢快、具有跳跃性的段落,构成了全曲的高潮;第四部分为小尾声,从第194小节开始,再现了引子中的部分材料。在这部作品里,作曲家在极富传统的宏节奏框架内运用复杂多样的节奏手法,在横向与纵向上结合现代和声技法、十二音音列等手法形成了流畅自如的主题旋律与个性鲜明音流音响。《三重奏——遥远的曲调》节奏特征主要体现在:在微观层面上使用非传统的自由性节奏手法;在宏观结构中显现的节奏框架形态与其它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结构。

一、自由的节奏形态分析

我们从纵、横两方面去把握本作品自由的节奏形态,实际这也是节奏在时间单位内的进行(横向)以及在共时上的对位(纵向)。

(一)横向节奏形态

1.随机型交错节奏

随机型交错节奏,指的是在音乐行进过程中,作曲家将完全不同的节奏型随机地与旋律音乐的其他元素交错结合。如在第9、10小节管乐主题句的衔接之处,钢琴声部就包含了连音、附点节奏、均分型节奏以及利用连线改变重音的节奏。在这短短的两小节中,随机型节奏的交错运用使咅乐陈述中的表情、韵律等方面一目了然,在横向的旋律发展中构成音乐的戏剧性张力。

谱例1:

2.微分型渐变节奏

微分型渐变节奏是在不改变节拍和乐曲速度的基础上,以改变节奏密度的律动来造成速度的变化,随着节奏密集点的增加与递减呈现的时值的扩展与减缩,在听觉上产生细微的变化,加强了音乐发展的流动感。

谱例2:

如第174小节,时值逐步缩小,造成速度上的渐快,是典型的音高与节奏相结合的变速节奏状态。这种微分型渐变节奏增加了乐曲的紧张度,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发展动力。

(二)纵向节奏形态

1.动-静对位

时值不均衡的节奏型互相重叠,就会形成纵向结合中的复节奏,节奏对位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已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在这部作品了,作曲家中在纵向上突出节奏间的复杂对位,使得乐曲有了很大的张力与感染力。

谱例3:

如行板部分的开始,上方单簧管长时值节奏,由一个七度、二度与三度组成(F、?E、E、C)构成,形成相对静态的旋律线条;下方钢琴声部运用短促的六十四分音符以及复附点,构成“抑扬”的关系,强调纯五度以及小二度音程。两个声部这种动与静的并行对比,造成了极大的背景张力,使得主题的陈述更有力量。

2.多重连音对位

连音对位在传统音乐中就很常见,而在《三重奏》中,作曲家将这一手法进一步处理。如在第99小节中,钢琴声部运用非均分型节奏与单簧管、小提琴声部的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在纵向上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交错、有微时差的节奏对位。

谱例4:

二、节奏的结构意义

纵观《三重奏——遥远的曲调》中各种形态的节奏组织,时而跳跃、时而沉郁,构成了多变、自由的宏观节奏框架,我们仔细分析其节奏所蕴含的结构及其意义,发现其中蕴含着非传统的思维与手法。

(一)主导节奏的运用

在本曲中,作曲家安排了一个长时值的节奏型及其变化形式在作品的各个段落多次出现,形成主导节奏。主导节奏对于全曲材料发展、变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曲一开始的引子部分里,弦乐首次呈示了这一节奏型,以同音反复为主伴随着二度装饰音,再加上极弱的力度,构成一组“静态”的长音线条,似乎是一种飘渺、深沉的思绪,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

谱例5:

在这之后,这种长时值的节奏型多次出现,比如在第40小节,管乐就沿用了这一宽广的节奏型,在音高上有所变化(见前文),经过新材料的打断之后,这一主导节奏在第80小节又再一次出现,并在钢琴的强奏之后缓缓消失。一直到第194小节,长时值节奏型才在弦乐声部再一次出现,与乐曲的开始形成了呼应。

主导节奏的使用,使整个作品的材料前后更加统一,它在全曲中经历了呈示-变化呈示-被新材料取代-再现的发展过程,使音乐发展更加紧凑,也凸显后半部分新材料的对比性、以及结尾的统一性,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结构思维。

(二)节拍变化导致的失衡

固定的节拍会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而节拍的频繁变化势必导致分组及重音的改变,甚至会导致作品中句法及结构的失衡。在这部作品里,节拍的变化复杂多样,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均有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以十六分音符为一拍(5/16、6/16、7/16、9/16、12/16)等很多不常用的节拍。而节拍类型及交替使用特点如下:

引子部分宏观上看是四分拍和八分拍的回旋交替(4-8-4-8-4),刚好与前文所述的材料发展相吻合,突出材料之间的对比,而两种材料内部的节拍交替也十分频繁,甚至每一小节都有交替;行板部分一开始节拍转换相对稳定,第一主题以4/5拍为主,到第60小节舞曲段落出现后,音乐时值紧缩,节拍转换也频繁起来;快板部分为十六分拍、八分拍、四分拍的单、复、混合拍子频繁交替;尾声部分是4/4、3/4拍的交替进行。

节拍的频繁变化产生了游移重音和非均衡的节奏律动,使乐曲充满动力感和趣味性。节拍变化导致的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的句法结构上的失衡,即句逗不明显,曲子中很多具有粘连关系的长短句,很少有方整性的乐句;二是在宏观上也造成整首乐曲段落结构的“散化”。

三、结语

杨立青的《三重奏——演员的曲调》中对于多种复杂节奏、特殊节奏纵横自如地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这无疑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创作要素之一,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够发现,整首乐曲追求节奏上非均匀、非周期性的较为复杂细致的律动,以展现更为细腻的情感表达。因此在这部作品里,节奏作为构成作品的音乐元素之一,其所带来的动力、音乐效果是其它任何音乐表现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猜你喜欢

全曲三重奏对位
三重奏栏目作者:阮敏哲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对位、错位与换位
初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培养“三重奏”
今天的婴童业就是我十年前见到的中国家电业
现代音乐中的节奏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