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中日英三国茶壶演变对比研究
2020-03-06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000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000)
一、茶壶作为茶文化的附属产物发展历史悠久
当今时代中国经济与世界高度关联,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应对全球经济复杂发展局势的策略。追溯到中国古代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古时丝绸贸易经济带逐渐形成。作为当时世界上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化随着贸易的往来开始传向世界各地。茶文化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流传至欧洲、中亚、东亚南亚各国,在各国兴盛。在此情境下,茶具应用而生。中国茶文化发展至今,每个时期人们的饮茶方式和茶具都有自己的特色。茶文化传入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各个国家的茶具在符号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而在茶具系统中,茶壶是在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不多的个体。在中国明朝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茶壶诞生,但茶壶的前身——执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本文选择茶壶作为研究对象,在符号学视角下研究中、日、英不同国家语境对茶壶符号特征形成的影响。
二、中日英三国茶壶发展概况
(一)中式茶壶——茶文化的起端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随着茶文化的开端,茶具应用而生,早期的茶具与饮食器具划分不明显。最早的专用茶具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发展至今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茶壶的前身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中式茶壶历史悠久,随着朝代更替,各朝代社会风气均以敦厚简朴开始走向浮靡奢侈,因此茶壶符号在各个时期走向为由简及奢。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以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茶壶更替为例,茶壶的造型、材质、纹样、色彩等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的演变历程,且每个时期各具特色。
(二)日式茶壶——隽永的传承
日本茶文化始于奈良时代,正值中国唐朝,随着遣唐使的交流学习,中国茶文化传到了日本,日本茶文化发展受到中国强烈的影响。以饮茶方式为例,唐宋时期中国流行点茶、斗茶法,同样平安、镰仓、室町时代日本流行斗茶。饮茶方式的不同,造成日本茶壶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随着饮茶之风在日本的盛行,由唐代引进的专用茶具远不能满足当时使用的需要,刺激了日本本土专用茶具的产生。日式茶壶的设计同样经历了一个效仿中式茶壶到自主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模仿与融合不曾间断的过程。
(三)英式茶壶——异域的风采
英式茶壶来源于伴随中国茶传入欧洲的中式茶具。饮茶之风始于英国宫廷,这种新型饮品得到王室贵族的喜爱,饮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后来饮茶之风又传入民间,风靡全国,英国的茶文化就此开始。英式茶壶发展至今短短几百年,从最初完全模仿东方茶具到完全内化,发展成区别于东方的独特的茶具文化,这得益于英国自身对茶具艺术的理解与勇于创新的气魄,也与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语境是分不开的。英式茶壶的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照搬、效仿、模仿东方的效仿阶段、自主设计的融合阶段和代表着英式文化的成熟阶段。
三、符号学视域下中日式茶壶历时性对比分析
(一)基于符号学的历时性研究思路
以中日两国茶壶符号发展为例进行历时性分析。中式茶壶以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朝代为时间线,日式茶壶以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桃山、江户、明治等七个时代为时间线,选择各国各个时代典型茶壶为研究对象如图3所示,从造型、材质、纹样装饰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国家语境对茶壶符号的影响。
(二)茶壶符号特征的演变
1.造型符号
在造型上中式茶壶演变趋势为由圆鼓臃肿状到小巧协调、精美状,造型追求完美。日式茶壶演变趋势为由粗犷状到精美状,造型上随意,甚至是有残缺,不对称。
首先,经济发展刺激精神的诉求,饮茶逐渐内涵化、艺术化,两国茶壶造型在宏观上朝着更加精致小巧化发展。中日双方经济贸易也促进茶壶设计相互影响,两国茶壶设计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其次,饮茶方式的改变使得茶壶形式造型产生变化。例如唐代后期以及宋代流行斗茶习俗,饮茶方式为点茶;元明清以散茶冲泡法最为流行,饮茶方式的不同导致茶壶器具的不同。日本饮茶方式受到中国的影响,唐宋的点茶影响镰仓、室町时代的抹茶、点茶法;明清时期散茶泡法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的煎茶法,日式茶壶演变相同,具有共性。最后,中国自古信奉儒教,儒家自戒自律的精神导致中式茶壶造型上会呈现出一种规范的艺术造型,造型大多圆润饱满,比例协调。而日本本土禅宗文化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追求自然、随意、感性,日式茶壶多为不对称、不对应、不规则的造型。
2.材质符号
在材质上中式茶壶、日式茶壶演变趋势均为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最初陶瓷偏多,后来金银壶出现,铁制壶、锡制壶、竹木制壶、紫砂壶等相继出现流行。
中日两国的陶瓷冶炼技术发达,例如中国唐代有名的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的五大名窑;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就有了六大古窑,因此在材质选择上以陶瓷为主。受中日两国历史上经济贸易影响,一种受欢迎的新材质出现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他国流行。例如明清时期,中国输日紫砂壶,早期金银等奢侈材质茶壶基本专属于上层阶级,平民阶层很少使用,奢华材质成为贵族的符号。后来随着饮茶世俗化、平民化,奢华材质比如金银茶壶由于价格高昂逐渐减少。受宗教影响,中华民族追求完美的审美素养,中式茶壶材质选择倾向于清丽优雅的细腻材质,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壶;佛教传入日本后长期发展得到本土化,日本民族欣赏古朴寂静之美,日式茶壶在材质选择上更偏向于体现枯涩缺的材质,例如日本信乐窑选择的泥土为粗制泥土,在选择釉料上选择偏厚重感苦涩的釉料例如不透明釉和乳浊釉等。
3.装饰纹样符号
在纹样装饰上,中式茶壶演变趋势为初期采用陶瓷烧制简单纹理或无修饰表面,随着手工艺发展,装饰纹样多取意自然,再到后来,装饰纹样复杂化、艺术化、精美化,主题多取意中国画、诗文、人物等;日式茶壶演变趋势以陶瓷茶壶为例,从表面纹样无装饰到简单烧制纹路和独特的釉面肌理,再到后来,纹样趋同于中式茶壶的纹样,采用诗画铭文、人物、自然景物等,种类繁多。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盛世时代,盛世下经济发展繁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升高,注重饮茶的艺术性,促进了茶壶表面纹理装饰的丰富。例如明代文士茶集会取代了以前的茶馆形式,文人墨士追求茶饮的雅致,茶壶表面装饰精美;到了清代,饮茶逐渐生活化、世俗化,茶壶装饰取义大多来源于生活。中日历史上的一些茶壶贸易,中式装饰纹样得以流入日本,影响了日式茶壶的发展。日本茶道追求“和敬清闲”的文化意境,紫砂壶器具很少见繁琐的装饰。同时,日本陶瓷烧制水平提升,多彩釉瓷技术、瓷雕技术成熟,促进了壶器表面装饰纹样的丰富。例如明代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被称为万历彩在史上成名,图案纹样千变万化。
四、符号学视域下中日英式茶壶共时性对比分析
共时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概念,共时性分析事物的静态规律,在同一时期系统内的不同元素的本源。通过共时性角度对比分析中日英三国茶壶符号,以中国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中式茶壶——紫砂壶为例,同期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流行有陶质茶壶例如万古烧,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流行有骨瓷茶壶,对三个样本从外延性和内涵性两方面对比研究。
图1 同一时期三国的茶壶
1.中式茶壶
明清时期的中式茶壶包含仿古陶瓷形、仿青铜器形、仿古代器物、防瓜果花卉形象和纯几何图形。中国人饮茶因时因地使用不同材质的茶壶,其中最出名的要属陶土茶壶中的紫砂茶壶。紫砂泥土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嗖”的特性,深受欢迎。色彩上主要有紫黑色、红褐色或淡黄色,表面无釉;壶身纹样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包括花卉植物、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为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思想,其将“中庸”“仁礼”融入茶文化中,饮茶之人通过饮茶创造和谐氛围,增进感情。中国属于农业文明,农事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们对大自然有种依赖和崇拜情结。“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融入在中国茶文化中,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注重营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境界,紫砂茶壶完美的轮廓曲线、朴实的泥土材质和精巧细致的表面纹路叙述宁静安逸的意境。
2.日式茶壶
江户后期的日式茶壶形态分为提梁壶、把手壶和急须壶形态,整体造型小巧精致。在装饰上,瓷器茶具使用色彩比较丰富,例如江户初期的彩绘瓷畅销至欧洲;在纹样上,江户中后期,流行仿制紫砂茶壶,纹样题材主要为铭文书法等,表面很少出现繁琐装饰。日本茶文化中,以煎茶道茶会最为显著。日本茶会区别于中式茶馆和英式下午茶的地方在于日式茶会的严肃性和正式性,“和敬清闲”是日本茶会追求的境界,在整个茶会系统中,茶壶作为其中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日式茶会甚至是日本文化的符号意指。茶器诸多具体的茶室布置、挂画、入室礼节、茶具与辅助暗香飘动的色声香味触法,使得人与物暂时获得一种通灵的感觉。
3.英式茶壶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式茶壶发展到巅峰,茶壶以把手壶形为主,造型分为两种曲线型和直线型。英国最为出名的就是1794年发明的骨瓷茶壶,这种茶壶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更加稳固。色彩方面,骨瓷茶壶以白色为主搭配,搭配自然色调如黄、绿和紫色等彩色;纹样装饰方面,英式茶壶表面纹样题材以自然花卉植物为主,运用自然植物曲线装饰,展现英国人对自然的喜爱。受西方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风格的影响,英式茶壶具有曲线风格的女性风格和刚毅线条的男性风格。纹样上擅长利用自然植物枝蔓的曲线,具有超前的审美特征。文艺复兴倡导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被带入茶文化中,在下午茶活动中,饮茶环境一定是最优雅舒适的地方,茶客、环境、精美的茶壶、茶碗器具、优雅的古典音乐。在这种氛围中,客人和主人都展示自己最佳的状态。
五、总结:对当今茶壶设计的启示与思考——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茶文化等慢文化的发展依然是不容小觑的一环。饮茶文化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对于国家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茶壶的设计一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如何结合的过程,茶壶的实用性在于泡茶功能,艺术性在于观赏功能。在当代茶壶的设计中,除了满足其泡茶的良好功能性以外,应当赋予茶壶文化性。在符号学的视角下,从历代茶壶中提炼其外延性特征和内涵性特征,考虑到用户、时间、环境、情境等因素,运用到当代茶壶的设计中。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