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紧把握“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语文性

2020-03-05张李恬子

关键词:戏剧探究活动

张李恬子

摘   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内容丰富而多元,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价值。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集读、演、议、写等语文知识、能力为一体,其教学要发挥单元综合、立体、开放的语文特征,在活动前明确语文目标,在成果中贯穿语文要素,在评价里强化语文价值,使学生于戏剧活动中探究语文世界的奥秘。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语文性;戏剧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秉承“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语文课堂以文本和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沟通了文学与设计、音乐、表演等艺术门类的联系,“文学”与“舞台”的双重属性使其具备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的天然条件。

教材九年级下册将戏剧单元划分出“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三项学习任务,旨在引导教师与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深入参与并体验每一环节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然而,实际的教学往往会出现“活动”脱离语文教学的现象。例如,在演出环节的实践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如何表现自我、解放天性、展示天赋,热热闹闹地在舞台上体验了一把当“演员”的感觉,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针对其动作、台词、舞台调度、舞美设计等“语文性”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活动”最后只能沦为“玩闹”,无法使学生在戏剧实践中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紧紧把握语文性,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开展有效的语文学习,是“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重要议题。下面,笔者结合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经验。

一、在活动前明确语文目标

戏剧既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样式,具有“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双重特征。从文学构成到舞台呈现的这段距离,是通过剧作家在剧本中对人物动作、心理、情感状态的提示连接的。而导演和演员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提示,创造舞台动作。戏剧的探究活动,培养的正是学生对剧本深入解读和二度创作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制订准确、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为戏剧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的学习目标

教材对这一任务的语文学习目标提示得非常明确,共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将这一任务简单地纳入剧本阅读课中,把课文作为彼此孤立的教学文本一篇一篇地进行讲授。这一部分的任务虽以阅读为主要活动策略,但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冲突、形象、提示、主题等戏剧元素,从而建构起有关戏剧文本的阅读体系。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目标提示,制订更为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进而打破课文篇章的间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剧本的核心策略。如:

1.通过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总结戏剧冲突的不同表现手段。

2.品味三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分析台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3.整理三篇课文中的舞台提示,理解舞台提示对戏剧的重要价值。

(二)“任务二   准备与排练”的学习目标

教材对任务二的目标提示是:

1.选定剧本,搜集资料。

2.分工准备,认真排练。

3.反复合练,准备演出。

这一环节并非可以“自由操作”的“课下作业”,而是需要教师制订具有语文性的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在选择剧本时,可以设定具体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指示演出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剧本主题的能力。如:

学校将开展“守望成长”少儿戏剧节,请以剧组为单位,为戏剧节活动挑选合适的剧本,并在《排练手册》上记录你们的挑选理由。

其次,在分工准备阶段,要为不同的剧组角色制订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如:

1.导演:深入解读剧本,把握人物个性,提炼剧本主题,设计舞台调度。

2.演员:深入解读剧本,理解台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发挥想象设计人物心理动作、形体动作、语言动作。

3.剧务:深入解读剧本,重点关注舞台说明,进行道具、舞美等设计。

最后,在排练时,要指导学生制作并填写《排练手册》(如表1),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能力。

(三)“任务三 演出与评议”的学习目标

本项任务是对前两项任务的深化和总结,所以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既能承接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教材为这一部分设计了两项学习活动:

1.優秀演员评选活动。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

我们可以结合前期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和本阶段的活动任务,制订有针对性的语文学习目标。如:

1.把握演出剧本的情节冲突、人物形象、舞台提示、主题思想,并依据这些要素对剧组各部门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

2.学会戏剧评议,能结合演出记录发表自己对戏剧演出的分析、见解。

二、在成果中贯穿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活动成果可以分为演出作品和评议作品两大类。其中,评议活动应该贯穿于戏剧演出的始末,以确保演出始终围绕语文学习展开。在“‘守望成长少儿戏剧节”这个具体活动情境下,笔者根据演出流程,按照戏剧节活动顺序设计了四项评议活动。

(一)活动一:了解创作背景

【活动要求】了解剧中故事的时代背景,明确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是欣赏、评议戏剧的基础。请以剧组为单位介绍创作构思,方便观众对演出进行观评。

【活动建议】1.交代选择剧本的原因以及改编剧本的依据。2.阐释演出的目的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二:把握戏剧要素

【活动要求】仔细观赏戏剧演出,依据戏剧要素对演出进行客观评议。

【活动建议】1.观剧时,在剧本相应位置批注演员表现、导演调度、舞台设计等戏剧要素的呈现情况。2.摄影组分机位录摄影像用作评议资料。3.组织组内讨论,填写演出评议表(表2),进行组际交流。

表2

[戏剧要素 评价 典型片段

演员 人物个性: 动作表现: 角色配合: 剧本 戏剧冲突: 剧本主题: 导演 舞台调度: 舞美设计 ]

(三)活动三:体现思想价值

【活动要求】戏剧评议要具有独立的思想价值。请结合戏剧节活动,谈谈你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与收获,或发表你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为你的团队拉票。

(四)活动四:形成综合评议

【活动要求】在本次演出中,哪个剧本触动了你的心弦?哪位演员最令你印象深刻?哪个场景使你击节赞叹?请从下列奖项中选择一个,依照活动建议,写一段颁奖词。

A.我心目中的最佳编剧

B.我心目中的最佳演员

C.我心目中的最佳导演

【活动建议】1.颁奖词的拟写,可以结合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这位导演/演员/编剧在戏剧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或作用,选取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亮点进行针对性评议,表达你对戏剧艺术的思考、见解。2.注意行文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150字左右。

除了上述活动外,在戏剧节的具体情境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宣传口号”“制作宣传海报”等戏剧节周边活动,赋予任务更多的真实性与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拓宽活动的参与面。

三、在评价里强化语文价值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每一项活动成果作出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表达技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评价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成果能否指向对语文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二是成果能否实现语文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1]362学生需要在戏剧活动中学会以专业的审美方式欣赏演出,学会通过语言、形体、心理三大动作进行舞台表达,并且“了解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学会以平等的、对话的精神对待人,学会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 [1]363。这正是对语文核心素养四方面内容的照应。在进行戏剧活动成果评价时,教师要紧扣戏剧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强化戏剧活动的语文价值。

(一)“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的活动评价

本阶段的活动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剧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课后“思考探究”题以及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的对应练习,检查学生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台词特征、舞台提示、戏剧主题等语文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利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等配套阅读资料,对学生的剧本阅读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本阶段适合采用测试题的形式进行评价,教师记录测试结果,作为活动总体评价的依据。

(二)“任务二   准备与排练”的活动评价

本阶段的活动评价可以学生的《排练手册》为依据,教师通过观察排练活动和检查剧组的排练记录,作出相应指导。《排练手册》一方面展示出学生对戏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剧组成员的合作能力。教师应从这两个不同维度出发,综合考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功能,开展剧组内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记录评价结果,作为活动总体评价的依据。

(三)“任务三   演出与评议”的活动评价

在整个戏剧探究活动中,任务三的成果形式最为丰富多样。它既集个人成果与团队成果为一体,又是对前两个任务的总结与提升。教师应紧扣本阶段的学习目标,从“是否能抓住戏剧要素进行评议”和“是否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两个角度,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可以采用口语交際与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以演说、交流、写作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记录评价结果,并结合对前两个任务的评价,形成团队和个人在本次活动中最终的语文学习成绩。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写作教学,它强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削弱语文要素对“活动·探究”的影响力。紧紧把握“活动·探究”的语文性,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融汇于真实、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真正自觉地习得知识与技能,使每一个探究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戏剧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有趣的戏剧课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