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教授运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
2020-03-05黄子恩杨玉萍邓成海黄毅芳范小婷
黄子恩,张 卓,杨玉萍,邓成海,黄毅芳,范小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较严重的并发症,是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顽痛之一[1],指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病损区域遗留持续性剧烈疼痛及感觉异常大于30 天。大量研究显示,年龄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2],因老年人神经修复能力较年轻人差,故在发生带状疱疹时,容易发展成为后遗神经痛,且难以治愈,易于反复,发病时疼痛剧烈,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西医目前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周期较长,用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且止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停药后也容易复发[4-5]。本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愈后痛”[6],中医相关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内服中药、外治疗法及综合治疗,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7]。壮医虽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名的记载,但壮族民间有相类似病症的描述较多,称谓各异。林辰教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广西名中医,从事中医、壮医的教学、临床及科研30 余载,潜心医疗实践,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以壮医诊疗方法诊治一些疑难杂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林教授经过壮族民间的实地调研和临床经验总结,将本病病名在壮医学中定义为“呗啷登愣朵”,壮语为Baezlangh daengzlaengdot[8],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运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案。现本文将林辰教授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诊疗思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普遍认为,疼痛主要由滞留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蚀、破坏病损区域的神经引起,是因带状疱疹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使得病毒清除不彻底,而遗留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神经严重损伤导致的病理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可单一出现,也可为复合性疼痛[9]。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久病,脾虚湿蕴、肝气郁结、脉络瘀阻和局部气血失和、肌肤失养所致[10]。壮医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所异,林辰教授认为“毒”和“虚”是致病的主要病因[11],也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所在,是因湿热毒邪趁虚而入,阻滞龙路、火路,致道路不通,气血失衡运行不畅,耗散人体正气,人体气虚驱邪无力,邪毒内蕴,毒壅于龙路火路,气血紊乱而发病。本病虽可发于任何年龄,但由于青、壮年患者身强体壮,壮气护体[12],“毒”无法撼动身体正气,故“毒”发即止,很少出现后遗神经痛;而中老年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由于正气渐衰,身体壮气不足,或气血亏虚,脏腑气血骨肉功能及其防卫能力相应减弱,“毒”和“虚”并存,身体抗病力弱,易为“毒”所侵袭,正虚毒恋,“毒盛”与“正虚”交争,旷日持久,疼痛反复,缠绵难止。故治疗上以解毒为主,兼以补虚,注重攻补同用,攘外邪并安内神。
2 治法穴方
依照壮医针灸“以痛为穴”“以环为穴”的取穴原则[13],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部位及神经丛走向及疼痛周围,各选取1组梅花穴或环穴组进行灸治,首次灸治宜加以下壮医针灸穴位:内三杆(DNSg,右侧),内上桩(DNsz,左侧),鹰嘴环12 穴(TYZh-12 双侧)和足背一环7、8穴(DZBh1-7、8,双侧)。治疗方法: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 cm,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将火焰扑灭后留下星火,对准穴位,以轻手法,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敏捷地将有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 壮,每个穴位灸3 壮,两天施灸1次(严重者可以每天施灸1次),两周为1个疗程,可治疗2~4个疗程。疼痛严重患者在灸治的同时,还可在选取解毒区(人体背部、两肩胛区及肩胛区外侧部),用星状针扣刺后再予拔罐治疗,每周1次,可连续治疗2周。
林辰教授在临证时非常注重整体调理[14],包括饮食调节及心理干预,认为医食同源,故要求患者饮食要清淡有节,忌食辛热、酸辣及羊肉、虾、蟹、笋等发物,戒油腻及蛋糕饼干等食品以免毒邪内恋。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及生活,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心理阴影,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造成身心健康均受影响。因此,在治疗时,林教授尤其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开导患者,教会患者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3 壮医药线灸治疗机理
林辰教授认为,疼痛主要因毒邪阻滞病患区域的龙路及火路,使得气血不均,“天、地、人”三气失调,不通则痛引起。壮医药线灸之所以能治疗本病,与壮医药线的壮药特殊炮制、药线的温热刺激及特殊的施灸手法有关[15]。首先,壮医药线经过具有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等功效药物的特殊炮制后,借助火力的加持,对病损部位进行穴位施灸,通过温度对人体火路的传导,可使药力快速渗透病患深处,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其次梅花穴和环穴是此病治疗的主穴,对病患区域从边缘围向中心进行点灸,可以刺激龙路及火路的修复,加快病损区的炎症吸收。在首次治疗时结合点灸调气、解毒、补虚的相关穴位(右侧内三杆,左侧内上桩,鹰嘴环12 穴和足背一环7、8穴),可综合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激发、增强人体正气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均衡气血的目的。同时,林辰教授也认为,人体的毒素主要聚集堆积在背部、两肩胛区及肩胛区外侧部,对于顽固性疼痛,毒瘀症状明显的患者,加以解毒区的治疗可增强龙路及火路的传导效应,引毒外出。
为进一步深究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机理,林辰教授及其团队做了很多相关实验,发现PHN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源性炎性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其中陈攀[16-17]等通过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证明了壮医药线灸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JNK(C-Jun 氨基末端激酶)和p38 MAPK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李晶晶[18-19]等则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治疗PHN起效较快的原因是通过温暖有效的刺激,刺激血浆-内啡肽的产生,调节疼痛冲动的传递,对抗疼痛。此外,壮医药线灸还能通过调节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来减少前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维持细胞因子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4 典型案例
患者,男,69岁,2019年4月23日初诊。因“右肋、腰背部疱疹伴持续性疼痛3 个月,加重1 月余”来诊。患者自诉2019 年1 月中旬出现右肋、腰背部疱疹、红斑及皮肤辣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并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中药外涂等对症治疗10余天后疱疹消退,但疼痛仍在,皮损处有色素沉着,可见少量鳞屑,并且触痛明显。患者虽坚持服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但疼痛症状未见改善。近1个月多来疼痛较前明显加重,呈游走、持续性刺痛,伴蚂蚁爬瘙痒感,入夜尤甚,夜寐不安,心情烦闷,舌质暗淡,苔少,脉弦。壮医诊断:呗啷登愣朵,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治法:解毒补虚,均衡气血,调气止痛。治疗:首次治疗先在解毒区选取4 组梅花穴,用星状针扣刺后再予拔罐治疗;取罐后用药线灸治疗,取穴:在右肋、腰背部痛处取莲花穴、神经丛走向取局部梅花穴;首次灸治加右侧内三杆,左侧内上桩,双侧鹰嘴环12 穴和双侧足背一环7、8 穴,进行灸治。前3 天每天点灸1 次,每穴灸点13 壮,3 天后则每2 天点灸1 次,每穴灸点1壮。经1周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改善,夜间疼痛明显缓解,瘙痒症状减轻,每晚已能入睡3~4 h。治疗2 周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偶有游走样刺痛,无明显触痛,停用止痛药后可自然入睡。继续治疗1周,患者自觉诸症好转,病损部位疼痛及感觉异常症状消失,纳寐可,病情好转。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未见疼痛再发。
5 小 结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林辰教授运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认为治疗PHN的原则主要在于解毒补虚、均衡气血、调气止痛三个方面,治疗上宜攻补共济、标本兼治。其治疗特色有以下3 点:第一,祛毒方面:人体背部、两肩胛区及肩胛区外侧部是人体的解毒区[20],在此区域以刺血拔罐可疏通经络、排瘀止痛,同时结合患处予壮医药线点灸,祛毒外出作用更强,此为攻毒法。第二,补虚调气方面: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虚患者,且因病情缠绵,故多伴肝肾不足、肝气不疏,故治疗时,宜加灸疏肝理气、调理气血、补肝益肾的壮医穴位组,有利于激发人体正气此为补虚法。第三,灸法方面:壮医药线灸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壮医特色外治疗法,并在2011年正式被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21]通过回顾、总结药线点灸的疾病谱分析,发现皮肤病为药线点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而具体的病症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居于首位。因其未经胃肠吸收、无内脏首过效应,无明显毒副作用,故可减少长期使用消炎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及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睡眠情况,较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新治疗方法。林辰教授应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突出,方法独特,其治疗经验丰富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的治疗方法,且对进一步推广壮医药线灸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