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INFORMATION
2020-03-05
南宁两个特色小城镇通过市级验收
6月3日,马山县古零镇、江南区江西镇开展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期通过市级验收。至此,南宁市已完成青秀区伶俐镇、横县六景镇、江南区江西镇、马山县古零镇4个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建设。
古零镇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镇区文艺广场以及主干道白改黑、次干道扩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镇区风貌明显改善,各地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古零镇接待国内游客335.32万人次,同比增长26.46%;实现国内旅游总消费3.65亿元,同比增长31.7%,旅游收入较创建前增长超过20%。
江西镇主要建设项目有旧街特色步行街房屋外立面改造、景观休息凉亭、停车场及文化广场改造、A级旅游厕所等,镇区基础设施得以逐步完善,旅游收入较创建前增长超过20%。南宁市将继续推动宾阳县陈平镇、露圩镇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建设,努力打造更多乡镇建设的“南宁样板”。
贵港市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
6月2日,为打造更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区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自3月2日开始,贵港市城市管理系统开展为期3个月的“春雷行动之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目前,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
自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贵港市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对城区进行清扫保洁专项整治,散货运输专项整治,马路市场、跨槛经营、流动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整治,市政设施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贵港市城区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市容市貌更加美观靓丽、井然有序,城市环境形象得到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规广告牌421余处,共拆除面积约4621.26平方米,牛皮癣小广告2.1万余张,其他各类型广告400余处。对违规渣土和砂石运输行为,已累计调查取证违法案件34起,立案31起,按照自由裁量权顶格罚款累计92.905万元,有力打击了违规作业行为。
南宁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5.15%
近年来,南宁市持续把垃圾分类作为推进首府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科学管理,健全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南宁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5.15%,大多数市民养成了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工作目标,南宁市积极探索“大分流、小分类”长效机制,提出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有机衔接等要求,优化源头投放环境,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各城区(开发区)纷纷通过创建示范片区、设置智能设备等方式,规范源头分类行为,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有效推进南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宁市那平江堤工程获中央及自治区资金支持
6月1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近日联合下发了水生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其他水利工程专项202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其中南宁市那平江堤工程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8062万元和自治区配套资金2687万元的资金支持。
那平江堤是南宁市城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2019年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200万元、自治区及市级配套2400万元。工程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周边居民区、城市主干道仙葫大道等多条道路,以及7500多亩耕地的防洪能力。本次获水利专项资金支持,将进一步加快那平江堤工程建设,推动南宁市乡村振兴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苍梧县创新模式推进垃圾收运一体化
近日,梧州市苍梧县在国道207线苍梧段沿线统筹配备垃圾收运设施,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垃圾清运,解决沿线2个镇区、45个村共12.9万人的生活垃圾收运问题,沿线综合环境得到提升。
苍梧县以实施国道207线沿线环境综合提升为突破口,选取从旺甫镇到梨埠镇风门坳39公里的国道沿线进行试点,采购并安装地埋式垃圾桶69套,对垃圾桶周边地面进行硬化及环境修复,设立垃圾投放的指示牌,引导群众每天定点投放垃圾,避免垃圾散落在外,又不会产生垃圾异味,达到环保效果。
苍梧县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生活垃圾直收直运协议,实行垃圾直收直运。据了解,除地埋式垃圾桶之外,苍梧县配套采购69套垃圾监测系统、5套重点环境监测系统、2台吊装式垃圾车和1套智能监控平台,对垃圾清运路线和清运情况等进行智能化监管,确保垃圾精准运到市静脉产业园处理。目前,试点范围内每天生活垃圾约20吨,可实现日产日清。
为推进垃圾常态化清运和管理,苍梧县充分利用2020年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采取“政府采购+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项目服务管理及运营由旺甫镇、梨埠镇政府分别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对辖区范围运营服务进行督查考核和评分,并向县财政申请服务运营款,探索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力争早日解决垃圾管理不持续、系统运营不顺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