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探究

2020-03-05江宏玲

工程质量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管

江宏玲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言

建设工程涉及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居住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对其质量加强检测与监管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筑行业不仅要高度重视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应当从分析其质量检测监管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管理体系、检测资源、处罚力度等三个层面上的主要措施进行补充或完善,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保障,并有力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程建设管理改革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文件均指出,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方法和措施,提高监管效能,保证检测质量[2-5]。

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1.1 检测业务种类繁杂且正趋于饱和状态

为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筑行业最近几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带来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形式的升级,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业务趋于多样化趋势。其建设工程的检测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质量检测的主体能够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与质量要求而选用多样化的检测手段;二是质量检测的内容更加丰富细致,涵盖建设工程的材料、外形、性能、环保等层面;三是质量检测机构越来越多,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建设工程。总体来看,建设工程的检测业务的种类不仅繁多而且接近于饱和,另外,检测机构也出现了供求失衡,这些方面最终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市场环境下的检测质量良莠不齐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建筑工程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带动了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因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性,导致工程检测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良莠不齐。有些检测机构虽然成立时间较长但是内部检测设备老化陈旧,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加之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层分工混乱,致使检测结果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检测数据缺乏真实性科学性。总的来说,检测监管质量良莠不齐,是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管中的突出现象。

1.3 质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随着检测队伍的壮大,检测技术人员需求量猛增,而检测机构大多不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多数技术人员的工龄较短,工作经验明显不足且技能水平偏低,加之部分质量检测人员的思想觉悟较低,不能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责任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6]。以上这些方面不仅制约了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对检测监管机构的良好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

1.4 质量检测技术有所创新但其过程不够完善

在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些省份注重于创新意识的树立,并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管方面引进并使用了一流的质量检测监管技术。比如,安徽省于 2014 年推行了 IMT 系统(即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该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了“科技+制度”的手段,能够对取样、收样、测定、检验等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从而显著提高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管的效率。尽管如此,其质量检测监管的整个过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与其他工程建设监管系统的融合度较差;二是检测监管的覆盖率不够高。

2 工程质量检测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现行监管依据及执行存在不足

现行监管主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1 号),其规定的处罚力度太薄弱,处罚的内容、方式等不明确,涉及的不良行为也不全面,另外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监管结果也缺乏执行力,让很多检测机构在利益面前失去了企业风险意识,感觉不到违法成本的巨大。建议修订部令或制定地方条例采用立法形式完善监管依据,形成多行业、多部门、多层级综合监管执法,增加处罚力度。

2.2 部门检测监管力度不足

无论是检测质量的良莠不齐,还是市场供求平衡的打破,均与部门检测监管缺乏力度有关。一是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检测与监管人员的数量较少;二是建筑行业过于重视对施工安全质量的控制,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忽略;三是与检测监管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致使检测与监管的结果缺乏有效性[7]。

2.3 质量监管政策没有从市场需求出发

只有从市场需求角度制定的质量监管政策,才能为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与监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并使之得到顺利推进。但当前在用的质量监管政策并没有发挥这种作用[8],很多项目检测报告名义上是建设单位委托,实际上还是施工单位委托、施工单位付费。建议建立检测合同备案制度、检测项目综合报告制、项目监督员对检测报告确认制度,杜绝或减少阴阳合同、假合同、少委托、补报告等现象。

2.4 检测行业缺乏统一的收费参考价

以安徽省为例,检测收费标准已于 2015 年作废,目前没有一个符合当前经济水平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价格作为指导,存在较严重的低价恶性竞争;很多新项目没有收费标准,市场收费混乱,政府投资项目无法进行结算,存在诸多问题。建议由造价定额部门出台相关的检测费定额作为执行参考依据。

3 新形势下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探究

3.1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检测监管力度

大部分省市都未建立检测信息系统监管平台和视频监管平台,未能形成监管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缺乏威慑力,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机构应当依托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来加大检测监管力度。一是既要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人员配置充足,也要运用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该平台及时发布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建立检测信息系统监管平台,以及与市场监管局联合监督检查制度;二是利用该平台提高对各类制度的执行力,定期在平台曝光违法、乱纪、恶意竞争、提供虚假报告等不良行为,并积极采纳合理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监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9]。

3.2 加大对违法违规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那些扰乱检测市场、恶性竞价、行为不规范的企业应实行媒体、网络等曝光,接受社会的监督,严重者清除检测市场,并按有关规定查处。应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使检测市场、检测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在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加大处罚处理力度,引入退出机制,对于多次严重违法违规,整改不到位的,应依法依规暂停营业直至吊销资质[10]。

3.3 完善监管全过程评价和奖励机制

一是完善检测质量监管全过程评价和奖励机制框架,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先、诚信评价和项目创优等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完善检测质量监管的评奖奖励,增加获奖单位的实质性利益激发参与评选的积极性,例如对获奖企业在投标过程中进行适量加分,或者给予获奖企业资质升级优先权[11]。

3.4 出台有效政策与配置检测资源

以完善检测过程为出发点,注重有效政策的出台与检测资源的配置,充分把握每一个检测监管环节的质量,可使整个建设工程的检测监管质量得到保障。为此政府首先需要针对检测市场出台严格的信用政策,将每一个检测机构作为该政策的覆盖对象;其次,应适当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入市门槛;最后,检测资源的配置是完善检测过程的基础,各个地区务必重视对该资源的配置,不仅要不定期地考评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机构,通过末位淘汰使资质较差的机构出局,还应当要求所有合格的机构必须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同时不得使用误差较高的检测设备,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3.5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并激发其活力

一是对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监管模式,重点抓好检测中与检测后的监管;做好信用监管与重点监管工作,创建以前者为基础以后者为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二是使质量检测监管部门脱离行政部门的管制,保证检测与监管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与透明性。三是政府应当出台细致而全面的工程质量检测收费标准,要求各个检测监管主体务必严格遵从,谨防恶意低价竞争,从而使质量检测监管机构拥有健康的发展环境。

3.6 加大检测技术和能力的培训考核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12],要求资质人员考试考核由各市负责,并积极制定《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从业人员能力考核纲要》,对考试考核做出具体规定,统一考核标准,未经考核通过的不允从事检测技术工作,通过组织能力比对、盲样抽检、技能比武等活动提升人员技能。

4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关乎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建筑行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管的重要性,根据市场需求出台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政策,对检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并使之充满活力,从而保证整个质量检测监管市场得到规范而健康的发展。 Q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管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