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20-03-05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李艳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李艳波 黄 炬
1 前言
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 是传统供应链理念的升华, 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 年提出。 绿色供应链管理综合考虑了环保、 低碳经济等理念, 追求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发展。 西方国家率先将绿色供应链管理运用到实践中, 一些跨国龙头企业纷纷打造绿色供应链, 带动了全产业链绿色化水平提升。
在国内资源生态约束不断强化下,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程中,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 为此, 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印发了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 年~2020 年)》、 《绿色制造2016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予以指导和支持。截至2018 年底, 共有40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对各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但企业普遍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难度较大, 缺乏针对行业的、 操作性强的实施指导性文件, 例如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在机械行业, 尤其是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等行业, 因出口产品较多, 所面临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也比较严重, 亟需突破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瓶颈, 构建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并建立衡量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 才能对绿色供应链的运营进行持续、 动态的跟踪, 为调整和优化供应链提供依据。
2 机械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基础性行业, 据统计, 机械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占全国工业的1/5 左右, 机械行业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20%, 用能量约占全国用能量的60%。 机械行业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绿色供应链认证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课题编号:2017YFF0211605) 资助。耗特点是单位产值能耗不高, 但产业规模大, 总量不容忽视。 目前机床、 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进入功能性报废期。 因此, 大力发展绿色制造, 使其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是机械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 在2010 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的出口国家。 随着行业内竞争越发激烈, 企业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成为了必然选择。 作为工程机械领军企业, 徐工集团一直是绿色供应链的先行者, 徐工供应链以“原料无害化、 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 能源低碳化” 为目标,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的日常管理, 设立了专门的绿色管理机构推进绿色战略, 运用“实时在线监控+定期发布” 的信息化手段, 相关方可以随时了解徐工供应链的“绿色制造”。 作为链条上的核心企业, 徐工集团将绿色管理在整个链条上纵向延伸, 通过绿色引领、绿色采购, 拉动上游企业进行绿色改造, 全面优化供应商及其绩效管理体系, 严把供应商的绿色关卡, 倒逼上游供方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 持续的绿色拉动, 一批优质供应商逐步成为行业的绿色标杆, 部分佼佼者通过了省、 市级绿色工厂认证。
3 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现状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 的概念和理论还比较陌生, 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在实践中, 主动延伸企业社会责任、 积极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国内企业数量较少。
为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工信部发布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 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截至2018 年底,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千里马机械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等五家机械制造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此外, 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 与机械行业的特点, 工信部制定了《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涉及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及制度、 绿色采购与绿色供应商管理、 绿色生产、 绿色回收再利用、 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五个方面。
目前, 国内绿色供应链标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7 年5 月, 国标委发布了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规定的国家标准, 其内容规范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和总体要求, 明确将产品生命周期、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和绿色制造要求融入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 该标准涉及了绩效评价内容, 但未提供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 已发布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行业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对机械制造企业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范与指导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通过综合考虑生命周期各阶段全覆盖、 节点企业绩效与供应链综合绩效相结合、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等因素, 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 将为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 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借鉴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及《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0)》, 分别从组织参与度、 节点企业绩效、 协同度、 绿色形象四个方面, 开展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从而构建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体系中每个指标都应与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密切相关;
2) 系统、 全面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覆盖面要广, 应尽可能完整地、 多角度地反映绿色供应链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
3) 科学性原则。 应注意指标体系的结构合理、 层次分明, 评价指标应概念清晰、 内涵确切;
4) 实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能适应评价过程中数据采集、 统计和处理的需要及评价结果对比的需要;
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应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尽量以定量分析为主。
(2) 评价指标要求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和评价内容项组成。 其中, 一级指标三个, 二级指标六个, 三级指标18 个, 评价内容项59 项, 如表1 所示。
表1 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表1 (续)
表1 (完)
5 总结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基础性行业, 因产业规模大, 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较大。 因此, 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使其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是机械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综合考虑环境与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制造企业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体, 为有效评测和引导企业的管理行为, 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机械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现状, 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构建了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将为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等行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绩效评价技术支持, 对于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绿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