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0-03-05周兴兵刘茂张力蒋鹏张林郭晓艺朱永川熊洪徐富贤

中国稻米 2020年1期
关键词:施氮中稻养鱼

周兴兵刘茂张力蒋鹏张林郭晓艺朱永川熊洪徐富贤*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618000;2四川省合江县农业局,四川合江 646200;*通讯作者)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氮肥消费量占我国氮肥消费总量的30%以上[1]。氮肥的大量施用虽然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同时也导致了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下降[2],我国稻田的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20%~30%[3]。据统计,我国每年损失的氮量相当于1 900多万t的尿素,并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4]。为此,优化种植模式,减少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绿色种养模式其推广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5],目前也已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6]。而四川西南部作为我国特有的冬水田区,为稻田养鱼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水稻生产中,前人对施氮量和移栽密度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7-12],但对稻鱼互作模式下氮肥的最佳施用量研究较少。为此,2018年笔者所在团队设置了本试验,以期为冬水田区稻田养鱼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杂交中稻品种为蓉18优1015(大穗型)和内6优103(多穗型),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基地进行,稻田肥力中等偏上、土质均匀。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水稻品种为副区。氮肥用量设 4 个水平:N0,不施氮;N1,减氮 66.6%,施氮量 45 kg/hm2;N2,减氮 33.3%,施氮量 90 kg/hm2;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磷、钾肥用量各处理相同,分别为 P2O575 kg/hm2和 K2O 150 kg/hm2,氮、磷、钾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区组间走道宽80 cm,区组内小区间走道宽35 cm。主区间用田间试验专用塑料板隔离,塑料板高65 cm,入泥30 cm。试验区组间四周及稻田四周挖深50 cm、宽60 cm的养鱼沟,并在试验田两侧距田埂2 m处挖面积为5 m×5 m、深1.5 m的鱼凼各1个,养鱼沟与鱼凼互通。

表1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水稻移栽后第30 d(水稻分蘖盛期),取出各处理的塑料隔板,以便鱼苗进入养鱼区活动。每hm2放养鲤鱼4 500尾、鲫鱼1 500尾、草鱼3 000尾。按四川大面积稻田养鱼每hm2生产鲜鱼2 250~3 000 kg的技术标准饲养。水分管理:投放鱼苗前稻田保持3~5 cm水层,投放鱼苗后随着秧苗生长水层从10 cm逐渐加深到20 cm。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最高苗数

于分蘖盛期,沿小区对角线调查20丛稻株的分蘖数,每3 d调查1次,考察最高苗数。

1.2.2 地上部干物质量

于成熟期每小区取样5丛,人工脱粒、烘干,计算地上部分植株干物质量。

1.2.3 穗粒结构

于成熟期沿小区对角线调查20丛稻株的总穗数,计算有效穗数;同时取样5丛用于考察穗粒结构及千粒重。

1.2.4 小区产量

于成熟期实收全部小区,单打单晒,并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稻田养鱼模式下,大穗型品种蓉18优 1015 产量以 N2 处理最高,达 9.22 t/hm2,较 CK、N1处理分别高2.8%和12.2%,与N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内6优103产量以CK最高,达9.52 t/hm2,较 N2、N1 处理分别高 5.3%和 20.4%,与 N1 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不管是大穗型品种还是多穗型品种,稻田养鱼模式下减氮66.6%均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同一处理不同类型杂交中稻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小。

2.2 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与CK相比,大穗型品种蓉18优1015 N2、N1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减少了 10.1%和6.5%,但差异不显著;多穗型品种内6优103 N2、N1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减少了2.7%和16.4%,与N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在稻田养鱼模式下,大幅减少氮肥用量会造成多穗型杂交稻中稻有效穗数显著减少。稻田养鱼模式下,大穗型品种蓉18优1015 N2、N1处理的结实率分别比CK增加了4.1%和6.0%,差异达显著水平;多穗型杂交稻品种结实率以N0处理最高,3个施氮处理间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2.3 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由表2可知,稻田养鱼模式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的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对多穗型品种内6优103来说,CK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N1处理,说明稻田养鱼模式下大幅度减少施氮量会导致其干物质显著降低;对大穗型品种蓉18优1015来说,各施氮处理间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收获指数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杂交中稻品种间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差异较小。

2.4 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最高分蘖和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还可以看出,稻田养鱼模式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最高分蘖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成穗率呈下降趋势。与大穗型杂交中稻品种相比,多穗型杂交中稻品种最高分蘖平均增加了19.5%,成穗率平均降低了8.0%,说明多穗型杂交中稻品种有效穗数的增加主要依靠最高分蘖的增加。

再以表1、表2中的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3)看出,6个产量相关性状中千粒重(X5)未入选,主要原因是8个试验处理间千粒重的差异相对较小。其余5个因素中,直接作用以最高苗数(X1)和每穗粒数(X3)较大,间接作用以有效穗数(X2)和干物质量(X6)的正效应较大。表明在稻田养鱼条件下,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增加苗数进而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干物质量是其高产的主攻方向。

表2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干物质和最高分蘖的影响

表3 穗粒结构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表4 稻渔模式下减量施氮度杂交中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5 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随品种类型变化而改变。其中,减量施氮对大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显著,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63.2%和45.6%,差异达显著水平。减量施氮对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不显著。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48.2%。不同类型杂交中稻品种间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小。

3 小结与讨论

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栽培模式下,氮肥减量10%和分期施用均比常量施肥明显提高千粒重,在中高肥力土壤上减氮30%和在中低肥力土壤上减氮10%均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氮素利用率可分别提高13.55个和6.0个百分点[7]。长期减氮30%或减氮50%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减低作用,但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速效钾、碱解氮的含量[8]。这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同时也验证了稻鱼模式下可使肥料的用量平均减少26.52%,而平均产量仍可比单作产量增加2.98%这一结论的准确性[9]。而养鱼稻田由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加之鱼粪腐解,可使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6],刚好弥补了因长期减氮施肥对土壤肥力所带来的负效应。可见,西南地区冬水田在稻鱼模式下水稻减氮33%左右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杂交中稻氮肥利用率的提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等方面,减氮量以33%左右为宜,但随着稻田养鱼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会有所提高,施氮量则应继续减少,但减量多少为宜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施氮中稻养鱼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鱼经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超级粳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均匀施氮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