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研究

2020-03-04孙松涛彭义强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制度化

孙松涛 彭义强

摘 要:社区治理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群众是重要主体,社区治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能够集聚工作智慧,弥补公共资源供应不足,有助于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本文从东丽区群众参与社区实线为研究基础,分析突出问题,探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制度化路径。

关键词: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制度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就体现为共治结构,治理主体趋向多元,群众是重要主体,社区治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能够激发干事热情,集聚工作智慧,弥补公共资源供应不足,实现社区决策执行更加客观务实,切合民意,有助于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东丽区部分社区推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情况

1、注重宣传教育,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创全国文明城区”、“创全国卫生城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有效载体,加强“家文化”熏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强化群众参与意识。采取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实行党员群众面对面讲解、沟通交流,以在职党员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来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时促进社区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在社区中搞文艺演出、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美好家园。

2、注重协调联动,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居委会定期组织群众代表、物业人员等人员召开社区议事会、物业联席会,有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派民警、驻在社区附近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社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实现信息互通有无,情况及时知晓,多方实时联动,矛盾问题就地化解。在社区两委、网格员、物业经理、群众之间建立不同的微信群,能够及时沟通,解决问题。社区党组织主动担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工单、疑难工单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办,普通工单由物业公司领办,每季度组织一次工单办理“回头看”,把责任压细压实压准,同时及时将社区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向群众汇报,接受群众的监督,提升工作质量。

3、注重网络运用,提升服务效能。东丽区认真落实市委“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部署,提升“智慧党建”的统领功能,促进社区治理智慧化发展。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将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社区书记任网格站站长,按照每网格300-400户为标准,将社区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员都深入群众家中,沟通交流,对社区群众的各类信息采集;坚持每天两次巡查,发现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及时通过手机软件上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及时快捷地为居民办理各种服务事项,提升群众满意度。

4、注重创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为了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和群众参与度,满足群众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社区建设了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它是集管理、服务、宣传、教育等于一身的开放式、多功能的党建工作综合平台,配有文化活动室、健身室、科普教育活动阵地、青少年活动室、快乐营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活动阵地为居民服务,促进居民广泛参与,为社区工作献计献策,这样就拉近了群众与社区治理工作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二、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

1、社区一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还不强。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有的社区群众是通过“村改居”方式来到社区的,有的社区群众是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方式来到社区的,他们之间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来社区这个地方居住生活的,认为社区治理是政府社会的事儿,与个人没有任何关系。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比率整體偏低,往往看到的是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的多,少数群众在党员带动下参加社区治理,同时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2、社区一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不足。在社区年轻人外出工作很少参与社区治理,平常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往往是老年人居多,经常开展的是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参与效果不突出;在参与社区决策、执行、监管等工作中,社区群众缺乏应有的经验和能力,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参与效能不高,其他人旁边观望,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3、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当前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主要通过召集群众代表开会、社区干部、网格员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个别群众反映问题等方式,并且次数较少,覆盖面、影响力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需求,群众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光靠个别群众的单枪匹马,形成不了更大的规模效应。

4、保障群众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运转机制不完善。在社区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环节,群众参与的权责界定不清楚,协商民主还不够广泛充分,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

三、全面推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制度化

1、规范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增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和治理能力。制定《社区公约》,列明社区群众的权利义务,引导群众增强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是社区的主人,必须遵守社区基本规范,参与社区治理。定期面向社区群众开展有关科学、法律、消防安全、文化、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相关教育培训,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群众参与意识的宣传,注重规范实施方案,在社区中采用居民熟悉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群众参与意识,形成一个良好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2、做好制度设计,拓宽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推进“互联网+”服务,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手机APP、微信等有效载体,促进常态化、规范化,使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群众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通,在公共事项上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维护各方权益,增强群众对社区的信任感。根据社区群众基本情况的了解,组成更多的社团组织,比如相应法律专业知识的群众组成普法宣传组,有专业维修技能的群众组成社区维修组,社区有学校老师可以组成假期教学组,这样让更多人加入一个团体,一方面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面通过团体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广大群众的内心想法,群众也同样可以通过团体对相关治理提出疑问、建议。通过多次组织大型活动,像娱乐、文化活动,吸引群众都能参与其中,加强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得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减少摩擦;便于群众知晓社区治理工作,通过活动,加强群众之间的信任,使得人们的共同利益得到维护。

3、把群众参与制度细化到治理制定、执行、监督的全程之中。明确社区治理中群众参与的地位、权利与责任,使群众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保障正当权益。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时,建立完善听证会、论证会制度,明确群众参与权责,严格规范程序,特别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做出最优方案。在社区事务执行过程中,完善群众监管制度,采取社区工作人员向群众征求意见和群众反映问题相结合,及时纠正社区事务执行中的问题。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涉及群众权益的相关信息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公开,体现透明度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刘晓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6(0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松涛,男,(1977—),东丽区委党校,讲师。

第二作者:彭义强,男,(1964—),东丽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课题信息: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研究。课题编号:DXXTJZ20-06。

(天津市东丽区委党校  天津  300000)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制度化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探讨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