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
2020-03-04覃羽雯
覃羽雯
现代社会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较为关注,作为一种重视长期、持续发展的模式,其既需要满足当代人对资源的使用需求,又不应当损害后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措施。当前,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之一,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我国水资源拥有量相对匮乏,更应当积极保护水资源。基于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对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保护 措施研究
世界范围内,我国水资源总拥有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世界却排名第110位,也已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地理分布上,淡水资源主要为南部较多、北部较少局面,目前已经投入运转的南水北调工程即为解决此种问题。而在季节方面,我国雨季主要集中在3月至9月,其余时间段存在部分零散降雨。纵观整体水资源情况,作为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更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应明确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伴随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生了较多的污染问题,其中水资源遭受的污染最为严重也极为常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水资源问题,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应对当前现状,应进一步明确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又是哪些行为造成的水资源匮乏,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落地实施的工作方案与计划。
在城市用水过程中,多是以地下水配合地表水使用的方式开展,而当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后,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用水安全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部分工业企业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河流中,导致地表水污染,不能作为居民的饮用水,这就导致城市水资源匮乏。
在开发与利用水资源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已经受到污染的水源。对于此类水源,相关部门或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水域治理的力度。
在实际治理现场中,还应根据水资源受污染的特征值,判定是否需要组建专家小组,共同商讨应急预案,避免水资源进一步恶化。
上海市长宁区:强化水体自净能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道排水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河道由于年久失修、排污严重、治理不及时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需要对其开展有效的治理工作。同时,城市区域内河道又担当了一定的排洪、泄洪功能,综合治理河道有助于改善城市区域的排水能力。
例如,在近年来的上海市长宁区河道治理中,已经建成、改造一批河道,其中主要是“外环西河”、“南渔浦”等。纵观长宁区的河道治理方式,主要是对河道周边的景观、生态绿道等进行重点建设。一方面提升其相应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增强河道水域空间的亲水性、可放行以及可达性。
此外,南渔浦属于区管河道,河道的沿线主要以住宅小区为主。治理工程开始前,南渔浦的水质较差,其指标经常性超标。长宁区通过对河道水质进行改善,营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水生植物群,直接提升了河道水资源生态系统,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提升了对水资源保护的成效。
深圳市:注重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
又如在深圳市的城市发展中,内涝发生次数较多,城市河流较多出现黑、脏、臭、问题,同时中下游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对水生态城市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深圳市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创新管理体制与方法,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并带动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河道治理事项中,实现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良性自治互动与政府治理相结合的目标,基本形成了以专项治水、提质指挥部为中心,以區域河流为基本单元,在相关单位、机构、社会团体及组织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此外,还积极探索新型治理理念与模式,引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方案,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注重河流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严查污染企业并追究相应的责任,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水环境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实现对污染水体的治理。
江门市新会区:建设节水型经济
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范围内的节水意识与责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应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降低其对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现象,使水资源的保护形式能够更加多样。纵观整体行业发展,节水型经济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新兴经济理念,具备长期、持续发展的潜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今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广东省水利厅的技术评估与验收,成为2020年广东省内首个通过省级验收的区域。新会区在节水型经济建设方面,坚持以“节水优先”为首要原则,大力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改善传统粗放型用水现象,采取高效型用水策略,积极加强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与责任。具体来说,新会区重点提出“以水定城、以水润城、以水育城”的有效措施,高位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良好应对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春冬常旱、夏秋易涝问题。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与推广,完成了对区域内现有水资源配套节水设施的升级与改造,取得的效益较为显著。同时,新会区水利局建立了全区范围内的“智慧节水”动态管理系统,搭建实施用水监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区域内用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从而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详细范围内的用水情况,为工作人员提供辅助分析与决策,真正做到用水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此外,新会区通过宣传节水教育观引领社会节水潮流,有效提升公众的节水意识。特别在学校中,专项建设了节水教育基地,多次开展有关节水宣传教育的主题活动。据调查显示,新会区公众的用水行为目前已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节水意识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需要形成节水文化体系
综上所述,水资源保护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本质即是通过行政方式、科技力量、法律手段等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管理与利用,进而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同时满足使用的需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防止水资源出现枯竭、污染等问题产生。本文通过对目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深入探究了水资源保护措施。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区域内的河道治理与监管工作,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管控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还需要建立节水型经济,在区域内形成节水文化体系。相信上海、深圳以及江门等地这些较为成功的案例,能够为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对水资源的长期、持续、有效地保护。
(作者工作单位为广西柳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