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口罩在我国台湾堆出万吨垃圾
2020-03-04
废弃口罩在我国台湾堆出万吨垃圾
每天一片医疗口罩,产生的塑料垃圾却成为潜在环境杀手。疫情至今不到一年,我国台湾已使用逾万吨一次性口罩。因此岛内纺织业正启动口罩“减塑”大工程,寻求防疫与环保的平衡点。
据估算,疫情下全球每月制造出51.6万吨的废弃口罩。我国台湾的问题同样严峻,有分析称岛上每月产生1.16万吨口罩垃圾。虽然聚丙烯是可回收的热塑性塑料,要再制成原料并不难,而且回收熔融温度高达摄氏200度足以灭菌,但对产业界来说,除了有技术,还得考虑成本与市场:人工拆除鼻线及耳带,在经济上并不划算,尤其在疫情之下,还得考虑感染风险。我国台湾有公司正研发特殊回收料取代金属鼻线,想让口罩材质单一化、降低回收难度。也有业者从材料端下手,希望用纸质取代内层70%的塑料,并将外层改用可生物分解的玉米纤维。当口罩被丢弃、落入环境中,也较容易自然分解。不过新材质黏合是个难题,还需要研发解决。
新冠疫苗的可靠性和效果比研发竞速更重要
2020年临近尾声,这是被疫情笼罩的一年。针对疾病的疫苗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开发出来,但是12月初美国辉瑞公司等医药巨头生产的疫苗开始投入使用。疫苗的开发给了人们希望,这使2020年有可能成为“奇迹年”。
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也参与疫苗研发的竞赛。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目前正在开发的疫苗有150多种,其中约44种正在临床试验,11种处于后期测试阶段。尽管疫苗开发的迅猛之势可喜,但在世界努力寻找消除疫情的灵丹妙药时,还需要通过许多谨慎和怀疑来缓和这种热情。此前,参与印度、英国疫苗联合试验的部分志愿者在其神经系统问题后威胁要提起诉讼,试验机构则扬言要以十亿卢比的诽谤罪起诉志愿者。双方的纠纷表明,在疫苗的监管和分发过程中,都应具有透明度和问责。此外,即便有了可靠的疫苗,也不必对全体民众接种,只需给一定数量的人群接种疫苗,限制病毒传播即可,同时用口罩来预防病毒传播。
饮食如何影响气候和健康
与其他食品类别相比,反刍动物肉制品常被视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新西兰也是如此吗?那里牛羊被散养在草原上,可以说对气候更友好,因为饲料投入较少,而且有碳封存的潜力。但最新研究表明,即便如此,动物类食品仍比蔬菜、水果、豆类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大得多。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个该国特有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数据库,发现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比典型的西方饮食对气候更友好,他们估计在符合现有饮食指南的情况下,将新西兰成年人群的饮食转变为气候友好型(减少动物类食物,转而增加豆类、坚果、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将会节省数百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而且人们通常会寿命更长、更健康。
但要通过修订饮食指南、财政激励以及其他政策改变饮食习惯并不容易,很可能会受到商业集团的抵制,许多人也堅持认为肉类和乳制品是健康饮食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让煤炭成为历史吧
中国宣布到2060年前中国争取实现碳中和。在新总统上台后,美国也有望重回《巴黎协定》。本月,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公司将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凡此种种的背后,是自2009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煤炭的消耗量已下降了34%。国际能源机构估计,未来煤炭在全球的使用量永远不会超过以前的峰值了。要使全球减排足够快,亚洲必须加速跟上,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旨在捕获和存储温室气体的清洁煤技术太昂贵了。亚洲需要新的政策来改变对煤炭的依赖,好在这样做符合亚洲的长远利益。这包括停止建造新的燃煤电厂,淘汰旧的燃煤电厂,在这方面菲律宾、日本和孟加拉国已经有所动作。重新设计电力系统也是策略之一,要用国家智能电网来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缺陷。此外,还要补偿从印度贾坎德邦到中国山西省的庞大煤炭产业部门。鉴于未来亚洲的去煤化担子很重,要认真对待全球变暖问题,欧美政治家须兑现先前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刘国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