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设计理论》
2020-03-04
周计武
专题主编简介
周计武,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理论与创意系主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法国阿尔多瓦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文化研究》(CSSCI 集刊)执行副主编。学术研究集中在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尤其是西方先锋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理论方面;在审美现代性、艺术终结论、艺术体制论、视觉文化等专题研究上,在国内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截止到目前,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 项。出版专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2011)和《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2019)两部,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2010)和《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2017)两部,编著10 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CS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 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美学》等全文转载15 篇。先后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次、三等奖3 次,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一等奖各1 次,南京大学奖教金一等奖、二等奖各1 次。
专题序言
人工智能与这个时代涌现出的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等新技术一道,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巨大变革的临界点。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业逐步被高度系统化、网络化以及个性化的生产链所代替,智慧化、智能化的工业制造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也重新界定了当代社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深度,继而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创新活动,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彼此交集,汇聚为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介入现代设计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展露出主导未来设计的信心,并产生不同以往的整体社会效应,为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世界各国立足于基础创新体制建设和顶层战略设计,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运用,大力促进了设计创新和产业转型,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人工智能为设计带来了一个重新自我定义的契机,不论是对于设计、设计师、设计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道德、伦理、文化塑造而言,都犹如一把优点和问题并存的双刃剑。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带来了更为高效的设计成果,创造出更多设计创新的可能性,成为了连接大众生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是,设计与文化创意除了其科技特性,还涉及社会、人文、审美、伦理等更多因素,由此形成的设计创新驱动问题与伦理价值问题,都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解决的。当下,对人工智能及其与设计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各领域学者参与其中,形成了更加多元的视角和观点,产生了更多积极的对策和方法。
本专题的六篇论文,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对当代和未来设计的影响,又从不同流派学说中梳理人工智能之于设计的新的研究架构。试图从设计学的内部规律角度,对人工智能影响下设计的特点、方法、思路、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又从外部环境和条件下,梳理设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寻求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向。总而言之,从设计概念、内涵、思维的延展,到设计方法、技能、效果的提升,再到设计规范、观念、价值的塑造,人工智能给设计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多维而广泛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而长远的。希望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持续探讨,从技术与文化、接受与交互、个体与社会等立体、综合的层面来厘清设计发展中的现象和本质,以完善人工智能时代新的设计表现技术、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理论研究体系。
专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