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战略思考

2020-03-04赵阳

国土绿化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沙化黄河流域草原

◎ 赵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其不仅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而且是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完善了我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整体框架,为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机遇、方向和战略支撑。

一、对黄河流域的基本认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省区,全长5464公里。上游从河源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长3472公里;中游从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长1206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公里。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8年,流域沿线9个省区总人口4.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近1/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的1/4。黄河流域堪称我国的“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拥有稀土、钽、铌、铍等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航空航天军工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左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五大沙漠沙地,沿河两岸分布有东平湖和乌梁素海等湖泊、湿地,河口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承担着防风固沙、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职能。

黄河流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区域。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川西、蒙西、陕北等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集聚区,属于我国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度深、贫困人多、返贫率高,尤其是青海、四川和甘肃,藏区及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被列入“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

黄河流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起点和腹地。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经腹地甘肃向西北延伸通过新疆与欧洲相连。在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和商贸物流枢纽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扮演着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角色,内蒙古则是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北延伸,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协调;向南拓展,与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相对接,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

流域水资源匮乏,水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是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黄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仍呈减少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有些地区超计划用水突出,存在水资源超载状况。有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有些城市过度挖湖引水造景,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缺。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量较大,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粗放,大水漫灌的传统耕作方式仍为主导,且有些企业和城市居民用水的节水意识有待加强。水资源紧缺与流域内能源产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用水受到挤占,对流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全流域加强水量调度和取用水管控,避免了干流断流,但一些支流仍有断流。

流域生态敏感脆弱,局部生态系统不稳定。黄河流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程度深,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水源涵养功能降低,部分支流干涸、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沙化程度较深,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植被破坏、一些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早年建成的部分防护林因自然寿命、缺水和沙化出现退化,生态防护功能下降;中游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黄土高原仍有一些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特别是一些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对下游构成严重威胁;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个别地方河口湿地萎缩,水沙关系不协调,造成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产业结构风险较高,局部环境污染严重。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基地集中,煤炭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企业大多沿河分布,主要污染集中在支流,汾河、渭河、涑水河、清涧河等持续重度污染,成为污染负荷中心。2018年、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中,黄河流域均占15个,黄河流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农田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黄河上游白银东大沟流域,中游河南省三门峡、济源、洛阳等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一些污灌区土壤环境风险较高。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

黄河上游着力提高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草原湿地、贺兰山水源涵养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草原保护修复、河湖和湿地保护恢复、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提高高原湿地、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中幼林抚育,在河滩谷地开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生物措施及沙障等工程措施,促进防沙固沙及水土保持;加强对冰川、雪山保护和监测,减少人为扰动;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恢复,连通物种迁徙生态廊道;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三江源应加强草原、河湖、湿地、荒漠、冰川等生态保护,开展封山(沙)育林草、退牧还草,落实草原禁牧轮牧措施。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实施黑土滩型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加强草原鼠害等有害生物治理,加强重点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加强沙化土地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祁连山应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护,通过封山育林、人工辅助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人工草场,实施草原禁牧轮牧、退化草原治理。加强源头滩地湿地恢复和退化湿地修复。实施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雪豹等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和恢复,连通生态廊道。

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应大力开展重点水源涵养区封育保护,加强高原湿地保护与修复,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全面推行草畜平衡、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推动重点区域荒漠化、沙化土地和黑土滩型等退化草原治理,遏制草原沙化趋势,提升草原生态功能。

贺兰山应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封山育林、退牧还林,加强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建设和退化林修复。加强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加强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

黄河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综合整治、天然林保护、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保护修复、沙化土地治理、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完善黄河流域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防沙治沙、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措施,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沙减沙体系,持续实施治沟造地,推进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沟道治沟造地、沙区固沙还灌草,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开垦利用荒山荒坡,开展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进水蚀风蚀交错区综合治理,积极培育林草资源,选择适生乡土植物,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速度。

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以劣V类断面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农田退水治理,实施劣V类断面治理、煤化工等行业深度治理、灌区农业面源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

黄河下游重点推进滩区治理和河口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根据黄河下游滩区用途管制政策,因地制宜退还水域岸线空间、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开展滩区土地综合整治,保护和修复滩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实施滩内移民、集中居住、集约种植、政策补偿的滩区治理方案,实现人水分离,各安其所。

在河口区重点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推进防护林、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落实河口生态流量指标与过程管控,保障黄河河道和入海口生态用水;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水系连通工程;发展盐碱地生态农业,实现土壤改良。

猜你喜欢

沙化黄河流域草原
2.82亿亩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