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验案1则

2020-03-04戴秀丽

光明中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经皮疗程

戴秀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1],我国1991年制定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统一将帕金森病命名为“老年颤证”[2]。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能力和质量、心理承受力、整个家庭的多方面压力。目前西医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能完全明确,而中医对于颤证早有研究。

1 颤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其中“掉”“强直”都与现在的帕金森病主症相关,《张氏医通·卷六》载: “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盖木生风生火,上冲于头,故为颤震,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黄帝内经》的论述奠定了本病风邪为患的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指出症状的出现与肾精不足相关,《灵枢·口问》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认为本病病性多属寒。明代武之望《济阳纲目·痫证·治颤振方》曰:“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本病与情志不遂,风痰阻滞相关;本病病机大体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脉络等,本虚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标实为内风、气滞、痰瘀、实热等因素相关。

2 西医病因病机

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是中脑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的锥体外系病变[3],但病理根本尚不能明确,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该病特点是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为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笨拙、缓慢)、肌僵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非运动症状多见于感觉障碍(睡眠障碍、麻木、疼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便秘)和精神障碍(抑郁、焦虑)。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治疗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更不能根治该病。西药有其不良作用,手术有风险并且不能根治,患者的依从性并不是很理想,家庭经济负担等一系列原因,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的治疗,中医的疗效可观、依从性好、经济、安全。

3 病案举隅

在临床中运用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1例,疗效显著,下面将该病案报道如下。

患者邢某某,78岁,男,2018年9月主因“右上肢静止性颤动1年,加重伴右上肢麻木10余天”收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静止性颤动,运动迟缓,表情淡漠,就诊几家医院后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片西药治疗,症状稍有缓解,2月前出现右下肢静止性颤动,继续服上述药物后效果一般,肢体震颤在活动时有所减轻,在静止或紧张、情绪激动时会加重,并且大便干燥,排便无力明显,曾因大便问题就诊多家医院,一直未得到理想治疗。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我科。患者入院症见:神清,表情淡漠,右上肢不自主颤动、麻木,右下肢不自主颤动,平素运动迟缓,慌张步态,头晕,胸闷,烦躁,恶心,纳差,寐差,大便干燥,3~4 d一便,小便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行头颅CT示:老年性脑改变。查体:意识清楚,言清语利,右侧上肢、下肢不自主颤动,四肢肌力及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舌红苔薄黄,脉为弦滑。根据颤病(帕金森病)诊疗方案[4],该患者中医诊断为颤病—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

治疗原则:填精益髓,舒筋活络。针灸取穴: 顶颞前斜线、舞蹈震颤区、四神聪、百会、水沟、风府、手三里、曲池、合谷、中脘、下脘、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太溪等穴。操作:嘱患者舒适仰卧位,选穴皮肤严格消毒,予1~1.5寸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有针感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健侧肢体行上述选穴针刺,一个疗程后患者肢体静止性颤动稍有好转,从第二个疗程开始行患侧肢体针刺,针刺后连接电针(疏密波),程度为患者能够耐受。在针刺完1 h后行肢体的经皮神经电刺激2对治疗,选穴:手五里、手三里、足三里、丰隆,刺激程度为患者能够耐受。患者在第一个疗程后肢体静止性颤动较入院稍有好转,麻木缓解,头晕缓解,排便较入院通畅;第二个疗程后静止性颤动的幅度、频次明显好转,在紧张的时候发作,运动迟缓、慌张步态好转,寐一般。在第四个疗程后在不提醒患者疾病的情况下患者肢体静止性颤动基本消失,慌张步态明显好转,运动较入院平稳,步幅见大,活动自如,纳差、寐差、大便干燥等不适也明显改善。

按: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强调脏腑经络辨证相结合,从阴阳、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的平衡入手,通过补泄结合,达到阴平阳秘,脏腑平衡,气血调和,经络疏通以促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本次病案的治疗用的是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在发挥针刺穴位治疗的同时又具有缓解疼痛、麻木,恢复肢体功能。本病选穴中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刺太冲、合谷穴有“开四关”之法,具有镇静解痉,疏肝解郁的作用,来缓解患者静止性震颤,表情淡漠;三阴交为足三阴肝、脾、肾经之交会穴,刺之可滋补肝、脾、肾三阴,滋补肝肾,健脾柔肝以改善病人的震颤、麻木,调节机体平衡;阳陵泉为宗筋之会,具有舒筋壮筋、濡润宗筋的作用;太溪为肾经之穴以补肾填髓,滋水涵木以柔筋;百会、四神聪可醒脑安神改善焦虑,改善睡眠;印堂为经外奇穴,具有镇痉安神作用;风府、水沟为督脉之穴,具有祛风化痰开窍功效;顶颞前斜线、舞蹈震颤区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具有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功;中脘、下脘、天枢、足三里以健脾益气,润肠通便功效以改善病人大便干燥,排便不畅;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具有调理肠胃作用,注重后天之本;气海、关元具有扶正固本功效以培补先天。

4 讨论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以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但是药物治疗也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进展,更不能根治。药物治疗从其不良作用、依从性、经济能力等方面考虑,以及帕金森治疗的原则是综合治疗,故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等治疗尤其针灸治疗作为其辅助手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针灸具有适应证广、操作方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针刺治疗该病可能有控制神经变性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理状态[5],能够帮助帕金森患者促进平衡协调、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提高认知水平[6],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电刺激能够通过改善运动轴突同肌肉的重建,来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7],从而改善患者运动症状。经皮神经电刺激使机体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对于神经末梢,刺激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更能发挥双向治疗作用[8]。经皮神经电刺激在缓解疼痛、恢复肢体运动、促进神经再生、治疗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方面疗效显著[9],并且具有易操作、无创伤、经济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已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该帕金森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不适症状,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此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能得到大量样本证实和方法的推广。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经皮疗程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