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山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SWOT分析

2020-03-04刘丽华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万山山区绿化

李 磊 金 祺* 刘丽华

(1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贵阳 550003;2 铜仁市万山区林业局 贵州万山 554200)

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善,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生态产品日益短缺,城乡居民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背景下提出的[1]。2013年,贵州省绿化委员会、贵州省林业厅出台了《关于开展贵州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城区植树造林,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指导下,万山区委、区政府适时做出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决定,对城市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希望通过森林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万山的城市生态文化品位,夯实万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1 概况

万山区被誉为“朱砂王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并一直牵挂的地方,是贵州省唯一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城市。位于贵州省东部边陲,地处东经108°83'98"~109°39'09",北纬27°41'35"~27°70'60"之间,东西长54.2km,南北宽31.9 km。东面和南面与湖南省怀化市的芷江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相邻,西面接岑巩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靠碧江区。

近年来,万山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战略和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相继启动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开展了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截止2016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60.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0%[2]。

2 森林城市创建的SWOT分析

2.1 森林城市创建优势分析

2.1.1 政府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形成合力

森林城市创建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大、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长期共同配合方可完成。首先,万山区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异地转型、产业原地转型”的战略思想完全吻合,是万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万山区委、区政府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万山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其次,通过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对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也极为支持,营造了森林城市大家创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目前,以政府为主导,县有关部门及乡镇相互配合,群众共同参与的森林城市创建热潮已逐步形成。

2.1.2 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文化底蕴深厚

万山区地处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域,为东南和西南季风所控制,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经果林、花卉苗木、工业原料林等。该区自然资源丰富,植物品种多样,为万山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万山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朱砂文化、侗族文化、鼟锣文化等独特的文化遗产;“斗牛节”、“鼟锣节”、“扬戏”、“赶设节”、“三月三”等特色民族节日;万山汞矿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鼟锣文化列入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山区特有的文化大多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因此森林城市建设将森林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形成具有万山特色的森林城市景观。

2.1.3 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万山区地处黔东门户,拥有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极为便利。境内分布有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长寿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夜郎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老山口省级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区,为万山区森林产品市场空间的拓展和对外贸易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优越,人们对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显现,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性食品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主流,生态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对于具有优越山水资源、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万山区而言,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发展面临更好的机遇,通过增加森林休闲体验活动和服务设施水平,将生态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潜力巨大。

2.2 森林城市创建劣势分析

2.2.1 城区绿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万山区地理条件优越,树种资源丰富。但城区绿化工作中,这些优越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据统计,万山区共有近260个树种可以用于城市绿化,但是城区绿化主要树种只有70余种,绿化树种种类相对单一。同时,贴近居民生活的街头绿地、小游园、社区公园建设依然不足,不能够满足市民对休闲绿地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建设。

2.2.2 乡村绿化有待进一步提升

万山区乡村绿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同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乡村绿化建设缺乏科学的引导和统一的规划,建设进度还相对滞后,绿化树种结构较为简单、单一,没有突出乡村地方特色;同时,乡村休闲公共绿地长期被忽视,居民缺少公共休憩绿地,与广大农村的需求与广阔空间来比,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2.3 产业富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万山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油茶、楠竹、枣子、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乡村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为农民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林业产业富民能力与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林业产业链不够长,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不高,研究开发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的很少,产品的品牌优势力不强,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需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增加林业产业的富民能力。

2.2.4 生态文化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

从目前的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看,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山水生态文化的载体建设还有明显不足。一方面是生态旅游区科普文化的要素与设施亟需加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传承生态文化的有效载体,目前的森林、湿地旅游的文化要素注入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提升游客吸引力;另一方面,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目前的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主要体现在全民义务植树、纪念林、古树名木管护等方面,而对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信息挖掘和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

2.3 森林城市创建面临的机遇

2.3.1 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国家林业局将森林城市建设列为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并发布了《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2.3.2贵州省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机遇

贵州省是全国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成以绿色为底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为基本内涵、全域为覆盖范围、以人为本为根本目的的“多彩贵州公园省”。同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省林业厅提出:“在2020年建成7个国家森林城市、10个国家森林小镇、25个国家森林村寨,30个省级森林城市、60个省级森林小镇,100个省级森林村寨、200个以上森林人家”。

2.3.3万山区大力推进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的机遇

万山曾是我国最早最小的特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汞化工基地。随着汞矿资源的枯竭,2009年3月国务院将万山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开始了产业原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之路。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做出重要批示。随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项支持万山转型发展的意见以及省直15个部门制定了专项支持措施,万山实现了由“服务型”区向“发展型”区的历史性跨越。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是抢抓各项转型发展政策实施的战略机遇;是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的重要途径。

2.4 森林城市创建面临的挑战

2.4.1 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全局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挑战[3]。

2.4.2 如何协调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关系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在物质生活需要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在享受城市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森林功能多样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势必引进外来树种,如何协调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关系,是森林城市建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2.4.3 如何处理园林化与森林化的关系

目前,城市绿化以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为主,种花植树,营造园林景观,缺少森林的特点和气息,结构不合理,“有绿地,少林地”、“有林木,缺森林”,难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如何促使城市园林化向森林化方向转变,是森林城市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3 结语

SWOT分析是项目建设可行性和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将SWOT分析应用到万山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当中,客观分析了万山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了万山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优势大于劣势,机遇胜过挑战的结论。万山区将依据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以“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壮丽画卷”为目标,以“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为思路,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森林城市,并为万山区建成黔东山水园林城市和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提供前提和保障。

猜你喜欢

万山山区绿化
团长回村
团长回村
秦直道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流言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