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刺梨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2020-03-04杨士凯曾亚军郭金鹏
黄 磊 王 港 许 杰 杨士凯 曾亚军* 郭金鹏
( 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5;2.贵州大学贵州省高原山地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林学院 贵阳 550025)
刺梨(RosaroxburghiiTratt.,英名:Roxburgh)系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是缫丝花的果实,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别名刺菠萝、送春归、文先果、梨石榴等,由于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称之为“刺梨”[1~3]。刺梨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贵州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4~5]。刺梨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等16种微量元素。其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被称为“维C之王”[6~8]。果实中含有大量的各种高级脂肪酸和多元酸成分,对人体具有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等保健功能[9~10],由此可见刺梨果实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和绿篱植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就开始以贵州出口的刺梨原汁浓缩为原料,加工饮料或医药保健品,目前国内刺梨果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料和食品,其次是医药制品(制剂)、化妆品、活性成分提取等方面[11~14]。六盘水市现有的刺梨产品主要为刺梨汁、果脯、酒品、药品、精油等。
由于刺梨在食品、医药保健、生态绿化方面的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绿色健康、原生态品质产品的追求,刺梨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近年来,随着六盘水市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的重视、企业和林农的积极参与,六盘水市的刺梨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预测未来几年刺梨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对六盘水市刺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
1 六盘水市发展刺梨产业的战略意义
1.1 刺梨是发展凉都特色产业的重要资源
六盘水市是“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发展刺梨产业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区域气候特点具有局部昼夜温差较大(达16℃以上)、降雨量充沛、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等优势。种植的刺梨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果实更加饱满鲜亮、维C含量高,口感更为纯正等优点。该市刺梨果脯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基地多次获批 “示范区”、“示范县”称号,2018年,以六盘水市刺梨产业为主组建的“国家刺梨产业创新联盟”是贵州省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创新联盟。目前六盘水市是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同时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加工厂,可以说,刺梨产业是凉都特色产业的重要资源。
1.2 刺梨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树种
六盘水市响应国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部署要求,依托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于201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刺梨,截至2018年底全市刺梨种植面积达6.70万公顷,总产值达4.1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5.82万户、53.73万人增收,其中贫困群众2.56万户、10.49万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刺梨产业在六盘水市已颇具规模,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家园和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起着重要作用。
1.3 刺梨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盘水市煤矿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是一个以能源工业为基础的城市,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以往倚重的一些传统产业将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或被新兴产业替代的局面,如何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寻找区域经济腾飞的新产业,选择合理推进刺梨产业的发展,是该市绿色经济崛起的保障之一。随着刺梨产业多种产品的上市销售,结合林业旅游产业等领域,刺梨产业的产值和附带效应可达百亿元以上,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六盘水市刺梨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1)适宜的条件。六盘水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大致以滇黔铁路为分水岭线,以北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年均温13至14℃,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山地黄棕壤等土类,有机质含量高。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适宜刺梨的种植和培育。2017年度 26个水文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2.3%,水质优良率为84.6%,六盘水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4个区县平均值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018年六盘水森林覆盖率达到59%,刺梨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土壤的水土保持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便利的交通。六盘水市是川、滇、黔、桂、渝四省一市的“旱路立交桥”、处于滇黔两省结合部、贵阳---昆明两大城市的中心点,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带,是西南铁路、公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区位条件十分突出。交通便利,有利于刺梨产业的示范、宣传和周边辐射带动。
(3)政策扶持,政府重视。为推动刺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提出“3155工程”、“三线六带”和“三变”等政策,获得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将刺梨产业列为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八大产业之一,给予地方财政补助奖励政策和多项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刺梨种植与产品加工业,打造精品刺梨绿色产业。
(4)种、产、销、研四位一体格局初现。六盘水市刺梨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资源较为丰富,已形成集苗木繁育基地、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产品研发中心于一体的产业链结构。
2.2 劣势(Weaknesses)
(1)产品单一,品牌辨识度不高。由于刺梨种植具有区域化特性,该产业除西南地区外,目前在其他省份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故刺梨产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且上市的刺梨产品多为刺梨果脯、刺梨饮料等,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相关的产品研发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削弱了示范辐射作用。
(2)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除盘州市少数基地建有生产机耕道、浇灌系统外,其余基地均无水利灌溉、产业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缺口和压力非常大。随着刺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和陆续挂果,现有鲜果储运设施将无法满足刺梨鲜果及原汁的运输和储存需要,现有生产加工能力也不能对鲜果及时加工。
(3)资金及技术储备不足。概算每667m2刺梨从种植到挂果(按3年时间计算)至少需投入资金4100元以上(其中土地流转费1600元、苗木费200元、种植费400元、抚育管护费1900元),林业项目资金补助标准仅为每667m2200~500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另外产品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也会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注重保健和养生,国内外饮料的需求正向天然型、保健型迅速发展。无论从国际的饮料市场,还是国内食品市场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来看,刺梨产品的发展,完全合乎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的总趋势。加上六盘水市的区位优势和未受污染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发展刺梨产业自然更具优越性。
(2)各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刺梨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贵州省推进刺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14~2020年)》、《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明确将刺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9月,谌贻琴省长在盘州刺梨产研中心调研时,要求加大产品研发和宣传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把刺梨做成群众脱贫的大产业、世界闻名的大品牌。六盘水市也提出了 “3155工程”、“三线六带”和“三变”等政策,促进刺梨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4 挑战(Threats)
(1)低产林的改造措施。由于品种、种植不规范、管理经营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的低产低效林,如何分门别类、对症施策,采取适宜的改造措施,以达到规范种植、密度适中、丰产稳产的效果是挑战之一。
(2)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刺梨生产基地,结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效结合市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综合发挥刺梨产业“大生态、大扶贫”的作用,是挑战之二。
(3)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加大在刺梨饮品、医药保健领域、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完善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提升智能化水平,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是挑战之三。
3 对策建议
3.1 做好现有刺梨基地提质增效工作
保持刺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现有的刺梨基地的提质增效工作,根据各县(区)刺梨区域分布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低产林的原因进行调研分析,不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尽早替换,不适宜发展刺梨产业的区域尽早改为发展其他产业,适当的林分结构调整、抚育管护措施,根据丰产林技术规程要求做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刺梨基地的经营目标,可以分为原汁生产基地、观光生态基地、休闲农事体验基地等不同类型,物尽其用,发挥基地最大效益。
(3)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在栽培技术、管护措施、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带头示范效果,最好能达到“全国刺梨看贵州,贵州刺梨看凉都”的效果。
3.2 刺梨“种、产、销、研”体系的完善
刺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选择、产品的加工、研发、销售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掌握自主选择权以及便于科学研究,应该从源头把控,广泛选择贵州本地或周边省份的优良刺梨品种,营建良种种质资源圃。前期主要收集省内优良刺梨品种,逐渐扩大到周边省份的刺梨良种,系统全面地对品种特性、产品品质、有效成分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2)根据市内区域分布特征,合理布局,就近建立刺梨原汁加工厂、精深加工生产线,在解决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问题的同时,做到产品加工的多层次、多品类,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3)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相关专家,聘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团队,加大产品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不仅会在长期发展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还会在刺梨产业相关标准化制(修)定、技术规程发布与实施占据优势,引领该产业的发展动向。
(4)如今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信息传递技术日新月异。要利用特色农产品展览销售这样的平台,也要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报道,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中各种软件、平台的力量,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销售平台。
3.3 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资源高效利用
刺梨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趋势,必然造成由机械化作业逐渐取代手工作业的现状。有目的地研发一些适合在贵州高原山地条件下作业的微型农机、果采摘和收集机械、鲜果贮藏设备、原汁运输设备,将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高效利用刺梨加工生产留下的果汁残渣及其中的有用成分、刺梨花粉、刺梨林下空地等资源,可以极大的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3.4 知名度提升和宣传力度加强
以刺梨种植历史、刺梨文化、刺梨产品功能等特点为核心,借助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商品展览展销会、品牌推介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各种平台,提升刺梨产业在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同时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形式可以是视频、平面广告、横幅、漫画、标语等形式,充分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宣传、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