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3-04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品德课本教师应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徐 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有所改变,从只关心学生的智育,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们对德育也越来越重视。做学问者,必先要学会做人。有德行的人,学习了知识,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懂得为人处世之理,不再是小学时的懵懂模样,但是由于学生此时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教师还需要正确温和地引导,进行德育,努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音乐也属于美学的范畴,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认识到世间的真善美,修养自身的品德。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发挥音乐课的潜在功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美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其实是不可或缺的,它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高雅的有阳春白雪,通俗的有下里巴人,没有人会不喜欢音乐的美。音乐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存在,音乐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赋予人们美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教会学生体会美,提升自身的品德。相较于其他高深难懂的课程而言,音乐课堂是极为有趣的,学生也很容易对音乐感兴趣,但是对音乐只有最浅显的兴趣不足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悟教师的德育,教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领学生领略音乐中含有的高尚情操,进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音乐的表达往往隐含着演奏者的心声,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集中注意力之后,更有利于欣赏歌曲,体会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利于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思考。音乐最容易将学生引入歌曲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人感同身受。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了解的艰苦卓绝的抗战故事来引入音乐课。先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让学生聆听雄浑激烈的抗战歌曲,让学生认真体会音乐所蕴含的力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在欣赏音乐之前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之后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能让学生认真欣赏音乐,从而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爱国、坚强、俭朴等优良品德。将德育与音乐教学进行完美融合,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二、融汇课本德育资源

音乐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课本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所编写的,是教师进行德育最好的教材。在正式进行音乐教学前,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本的教学知识点,了解课本的编写顺序,选择与德育最匹配的版块,将课本的音乐与自身的德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合理展现课本歌曲,可以采用播放音频或是直接放映视频的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音乐中。如果只根据课本进行德育未免有些枯燥,教师应该将德育内容合理穿插进课堂中,使音乐与德育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课本中的音乐选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多是爱国敬业类的歌曲,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借助教材为学生开展德育。教师能通过这些歌曲,教导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好公民。音乐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还要教学生学会歌唱,在大家的合唱中,学生会有很强的参与感,也会有更深的理解,便于教师进行德育。

例如,《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就是课本中教师进行德育最好的选材,这首歌曲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一个人的立德之本便是爱国,一个人如果做不到热爱自己的国家,更别想他能热爱其他的事物。对国家没有归属感的人,更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爱国要从娃娃抓起。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教师能增强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学生进行德育。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与音乐教材息息相关,教师应合理运用手上的课本,仔细研读,重点标注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将其运用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品德。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课堂是教师进行德育的主场地,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将德育渗透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传统教学手段缺乏兴趣。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课堂死板单调。如果学生都没有认真听讲,教师又怎么能将德育渗透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呢?所以,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引入这节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使用多媒体设备放映视频和音频,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其中深意。歌曲的目的是传达情感,歌曲中通常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情感。聆听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调动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来歌唱表演。在积极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更容易将德育渗透进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性较强的方法保持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每一节课,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这节课让学生表演、下节课就让学生观看视频等,一直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德育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耐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的好青年。

例如,教师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这一歌曲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演出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欣赏音频,在歌声中感受英雄气概,那些不甘和坚强、爱国等复杂交织的情感。音频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学生或许会觉得自己看见了那些硝烟、历史,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涵养自身的品德,这样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爱国的真谛,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课后德育活动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都是十分重视德育的一个民族,古语有云,立德树人。而今,教育部也是一再提倡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培养有能力、有本领、有品德的人,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应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渗透德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相较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堂有更多的可能性,也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并不多,时间充裕,最适合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同时,音乐有助于学生放松,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做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放松。放松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德育想要达到的目的。德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而拥有良好品德的人,身心必然也是健康的。当然,有关音乐活动并不一定都是课内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比如,开展校园合唱比赛,再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到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为老人们唱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品德。无论在什么年代,品德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做学问前要先学会做人。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歌曲赏析活动,教师可以播放很多首歌曲,让学生在欣赏完歌曲后,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说一说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沉低落的,哪一种情感更值得我们学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志愿活动,慰问退役老兵,和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唱歌,在歌曲中和老人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志愿活动是极好的德育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还有助于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慰问老人,不正是在培养学生尊老的优秀品德吗?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与之相应的课内外活动。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音乐无论作为一门课程来说,还是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工具来说,对学生进行德育都是比较适合的。教师应认识到音乐在德育上的优越性,努力将德育渗透进音乐教学中,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而奋斗。教师只有重视音乐教学,才能让学生重视音乐课堂。教师通过音乐,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拥有相同的情感基础,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学习音乐的益处或许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出,但是它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猜你喜欢

品德课本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