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与开发初探

2020-03-04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关键词:统整活动课核心

■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徐 艳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确立了这一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关注点放在指导学生综合利用不同学科方法上,有效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综合素养,尤其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对此,在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课程统整开发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根本引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的定位和出发点

(一)有效回归教育本源,整合知识学习和生活价值

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在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该课程放在重要地位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回归于学生所熟悉和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更让教育回归于人本身。简单来说就是突破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彼此分割和相互脱节的状态,突破学校和社会间的隔阂,有效展现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价值;促使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意义追求找到最好的契合点,使得学生能够从周围生活、社会与大自然当中得到多元化的经验与实践体验,在真实化和直观化的问题情景和问题探究当中,综合利用多元学科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体验发现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以及贯彻落实,必须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目标和核心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知和把握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提高价值认知,升华爱国情感,并逐步把社会认知、国家责任与个人理想及个人价值实现进行有机整合。基于这样的要求,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把定位和出发点放在指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时形成良好的价值体验,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深化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理解,通过指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唤起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主动为家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懈奋斗。

(三)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挖掘潜能释放情怀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该课程所提倡的是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提倡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放在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进入实际生活,走进社会这个大平台,并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探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更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个性与兴趣爱好的尊重与保护,在此基础上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以及创新的平台与空间,促使学生在广阔的场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释放潜能和情怀,发展积极志趣,实现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动手与动脑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创新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诉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发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必须明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进行有机结合。主要是因为创造的生成是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重要宗旨就是推动学生积极动脑,把一系列的创意与想法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付诸行动,进而妥善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秉持这样的课程建设定位与课程目标,才能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目的的达成,并切实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功能价值的发挥提供有效保障。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策略

(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形成统整开发合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有着较大的难度,涉及方面广,是一项复杂、专业和综合性强的大工程。要真正完成这项工程的建设,就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切实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为课程统整开发提供思想指导,也便于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统一认识和统一思想的促进下形成合力。在课程开发建设之前,就需要做好对课程价值的研究工作,深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课程模式,又在推动学生学习发展,尤其是引导学生在实际参与、服务他人、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除此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个体化需要作为重要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投入社会服务、自主研究、合作互动、职业体验等多种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综合利用多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方面形成统一认识和强烈认同,才能在课程的统整开发过程中形成强大合力,保证课程开发落实力度,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基于核心素养需求,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初中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开发过程中,既要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形成共识,又要把思想和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具体来说,学校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需求作为基本点,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学校的课程结构进行把控,做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为课程开发建设提供计划和实践思路。为了保证课程规划的合理性以及与学校整体教学的一致性,首先,学校必须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等进行统一,并注意和当前阶段的不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其次,在课程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兴趣爱好方面,着重显现出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特征,让核心素养教育指导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和学生成长学习的全过程。最后,提倡利用课程整合这样的模式,把各个专题活动内容进行衔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深度和广度,保证学校课程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三)立足持续发展目标,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空间场域

为了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整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在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指导之下,提供课程落实的空间和场域,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平台和基础保障,也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基本环境和物质条件做支撑。具体来说,注意根据所探究的实际问题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优化各方面的条件,促使学生进入现场开展探究和服务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和实践体验;科学安排和利用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时空,开拓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场域,让各项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连续和长期性地推进落实;将校内校外资源进行整合性建设,积极打造有助于培养学习共同体的良好环境和宽松氛围,促使学生在开放性空间当中,在合作探究的情境支持之下,将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学习等进行统一,最终推动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四)做好评价研究将评价过程变成核心素养发展过程

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需要评价的测量,也需要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所以要评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发和实施效果,从中了解课程优化改进过程中的调整方向,就必须要利用课程评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做好评价研究的同时,要将评价过程变成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过程,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让师生可以共同学习和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双赢。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评价的重要价值是指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一系列的探究学习、体验、反思等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的平衡,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探究学习、表达和收获分析方面,让学生有更加饱满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自信心;对于教师来说,评价的重要目的是推动教师持续投入的同时,引导教师创造性思考和调整实际行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如今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更是当前鲜明的时代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倡导实践、探究、合作等多元化学习,注重知识和经验的有效整合,侧重于学生创新品质、实践素质、社会责任意识等良好品格素质的发展,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影响,必须把重点放在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并进行有效的统整和开发,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给出课程开发建设中的思路和方案,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统整活动课核心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活动课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