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林区毛榛大田播种育苗技术
2020-03-04
毛榛广泛分布于太子山林区海拔1500~2500米的阴坡、半阴坡及沟谷,常伴生有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 蔷薇(Rosa spp.)、栒子(Cotoneaster spp.)、绣线菊(Spiraea spp.)、茶藨子(Ribes spp.)、华北珍珠梅等灌木类群,草本层主要有唐松草、假升麻(Aruncus sylveter)、东方草莓等草本植物。其利用价值大:种仁可榨油,也可食用或加工糕点;枝、叶及总苞可提制栲胶;木材质地坚硬致密可做手杖、伞柄等;果壳可制活性炭;果仁入药,可治疗病后体虚、食少、疲倦及视物不清等;叶可做饲料。毛榛以种子繁殖为主,太子山保护区曾于2013年开展播种育苗,成功培育出大量实生苗。本文立足实践经验,总结了毛榛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探索了育苗难点,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太子山林区概况
太子山林区地处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水平和垂直变化显著,总的特点是寒冷阴湿多雨,四季不分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具有夏凉夏短、冬长冬冷、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504.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年平均气温5.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温度-25.7℃;年平均降水量660毫米左右,最高达1030.4毫米,四季降水量分配以夏、秋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平均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水汽压6~8百帕;年平均蒸发量为1374.8毫米。林区水资源丰富,水化学性质一般为碳酸盐—钙型、碳酸盐—钙镁型,矿化度一般<0.4克/升,pH值6.5~8.5,可作为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林区分布的土壤成土母质以残积和坡积母质为主,受海拔、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影响,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棕壤土、黑土、红土、石质土。
二、毛榛的特性与种子采收
(一)毛榛的特性
毛榛又名胡榛子、毛榛子,树为落叶灌木,树高2至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枝条灰褐色,无毛;小枝黄褐色,被长柔毛,下部的毛较密。叶宽卵形、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2厘米,宽4~9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基部心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中部以上具浅裂或缺刻,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脉的毛较密,侧脉约7对;叶柄细瘦,长1~3厘米,疏被长柔毛及短柔毛。雄花序2~4枚排成总状;苞鳞密被白色短柔毛。果单生或2~6枚簇生,长3~6厘米;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密被黄色刚毛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裂,裂片披针形;序梗粗壮,长1.5~2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坚果几球形,长约1.5厘米,顶端具小突尖,外面密被白色绒毛。开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坚果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二)采收时间及方式
9月中旬集中采收。人工采摘最佳,用修枝剪连同果苞一同采下,采后集中运到堆果场。
三、种子处理
(一)去种皮
采摘的带苞榛子,堆积发酵1~2天,用棒敲击脱壳,除杂,干燥即可。
(二)选种
饱满、充实的种子,会有更好的发芽率和苗情,所以在催芽前要进行选种,提前剔除掉那些空、瘪、病、伤、损的种子,留下优质的种子。榛子贮藏要求低温、低氧、干燥、避光,适宜气温1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暗光,否则脂肪转化而产生“哈喇味”不能选用。
(三)种子消毒
用0.3%至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毛榛种子,一般浸泡2~3小时,用清水洗干净。
(四)催芽
毛榛种子休眠期长,为提高种子出苗率,达到出苗整齐、便于管理的目的,毛榛种子宜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并进行催芽。先在沟底或箱底铺上一层4厘米左右厚的净湿沙,然后再将种子和沙子混合倒入沟里或箱里,其厚度不能超过50厘米,再撒上一层4厘米左右厚的净湿沙。再盖上15厘米厚的土或盖上草帘。为确保沙土里外的温度与湿度均匀,每天撤掉种子上的覆盖物,露出干净的沙土,将混有种子的沙土翻动一次,并适量喷水,可以促使种子逐渐发芽,当发芽率达30%左右,即可播种。
四、土壤处理
(一)选地
选择的地块应靠近水源。最好的土壤类型为黑土、灰色森林土、暗褐色沙质栗钙土,土壤的机械组成以沙壤土和壤土为宜。在山地条件下,以腐殖质碳酸盐森林棕钙土、深棕色山地土、森林草原沙质土为好。
(二)深翻整地
当年秋天清除伐桩、树根和树枝,用旋耕机疏松土壤,并平整土地,然后用深耕机翻耕,深度20~25厘米,拣净余下的根系,用耙平整。
(三)土壤施肥
秋耕后,施入有机肥料。施肥量每亩2000~2600千克,混入磷钾肥60千克。在腐殖质易被冲刷的坡地和贫瘠的土壤上,施有机肥每亩3300~4000千克,或单施无机肥料,每亩种植地施氮8千克、磷12千克、钾4千克。
(四)整地作床
太子山林区降水多,容易造成湿涝,幼苗易生病,所以采用高床播种,整地后取步道土壤覆于床上,床高于地面15~20厘米,床面宽120厘米,播种前南北向起垄。床面的提高可促进土壤通气,提高土温,增加肥土层厚度,便于侧方灌水及排水。
(五)土壤消毒
一般用30%的硫酸亚铁每平方米2千克于播种前7天撒在土壤中,进行灭菌。
(六)播种
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时要在已做好的床面上开沟,沟深5~6厘米,将催芽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沟底,上面覆盖2~3厘米厚的土,对于墒情较差的地块,覆土时要厚些,可以达到5厘米。种子的发芽率及播种行距决定播种的密度,但是为确保出苗率,播撒时可以适当密些。播撒后用“营养土”覆土,厚度以种径2~3倍为宜,覆土后适度镇压。
五、苗期管理
(一)浇水
在毛榛出土前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法,经常保持床面湿润。生长旺季,喜水喜肥,在土壤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应当保持对水分的需求。
(二)除草松土
采用人工除草,除草松土要求见草就除,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苗床要保持无杂草和土壤疏松。除草松土的次数和深度依苗木根系生长情况、气候条件和杂草蔓延程度而定。
(三)追肥
一般6月下旬追施氮肥,每亩10千克硫铵,用100倍硫铵溶液喷施,喷后及时用水冲洗,7月下旬可追施磷酸二氢钾2次,每隔10天1次,以增强新梢木质化程度。
(四)病虫害防治
毛榛幼苗期要预防立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在苗木出齐后,每隔8~12天定期喷施800~10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和800~1000倍液的25%粉锈宁。对地下害虫用开沟扎孔的办法,浇灌1:500倍辛酸磷灭虫,浇后立即用土封严孔口或填埋沟槽,达到最佳防虫效果。
(五)苗木越冬保护
为了预防苗木免受寒冷危害,10月下旬,苗木越冬保护期间,喷施800~1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用经消毒处理的麦秸进行覆盖,覆盖厚度3厘米,并用沙土压盖麦秸。
六、结语
第一,毛榛果粒大,种皮厚,催芽时间长,可尝试采用雪藏催芽、温水浸种等方式,或者秋天播种、翌年春季出苗,在土层中完成催芽。
第二,毛榛育苗易遭鼠(鸟)害,防鼠害结合苗圃地的管理,注意清除苗圃地周围的杂草,破坏鼠类栖息地;春季结合苗圃整地,在土壤中撒施鼢鼠灵,预防鼠害;4月下句至5月上旬,在苗圃周围投放杀鼠剂,投放两行,行堆距5米,苗圃内过道旁单行投药,堆距不变;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取在过道旁设置鼠夹,夹距5×5米,玉米颗粒做诱饵。
第三,太子山林区野生毛榛,果实小,结果率低,且采摘难度大,应通过培育实生苗,人工栽培建立榛园,利用杂交育种及科学管理,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实现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