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4肖景毓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肖景毓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为了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施效率以及保证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是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提高稳定经济发展而划拨的专项资金名称。专项资金具有政策性、专项性、及时性三大特征,其中放款形式主要有上级财政拨款、专项基金、借贷三种形式。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三个原则分析

就我国现阶段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主要遵守三个原则。

第一,统筹规划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中,统筹规划各级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性质与用途的大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开展进行,以此来达到强化各级部门预算管理的目的

第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时必须经过科学决策与论证,一般来说就是在遵守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条例和财政专项资金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上,对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各类用途与使用上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另外财政专项资金的透明度与使用效率也需要经过必要的论证来提高效果。

第三,就是抓住关键也就是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中一定要使用在民生福祉最为关键的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是社会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关键为主要使用点进行管理和使用。

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我国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管理经验,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的小瑕疵,并且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与使用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预算,这是整个财政管理的第一步,如果的这一步做不好,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也无从开展。预算编制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管控财政专项资金的流动和监督整个专项资金的流出与流入。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是各级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最为显著的问题,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各级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缺乏严谨与科学性。导致各级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的预算编制没有统一而严谨的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大家各自为政。有的单位做的好,有的单位差强人意。其次整个编制过程缺少科学性的论证与实践调查以及正确的规划。不科学的预算编制规划会造成一些单位在短期内出现专项资金的结余,从而使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一部分资金无法正确的使用。影响整个单位的服务水平。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管控

财政专项资金仅限于特定的使用用途,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财政资金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在实际管理与使用中,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对财政专项资金并没有做到行之有效的管控。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了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只是一味的注重专项资金的申请与分配方面。导致一部分事业单位是在专项资金使用出现问题之后才纠正与改变措施,极大的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监督力度不够

要想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安全,外部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国许多事业单位都意识到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支出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并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措施,但是我认为,监督力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现阶段的专项资金监督,主要形式都是事后监督为主。对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率的保障作用特别有限,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做到有效的动态的监督

缺乏健全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如果要强化专项资金的使用责任与提高管理水平,以及预防贪污腐败。这都是需要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得以实现的。但是我认为,我们的专项资金的绩效体系并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一个事业单位或是一个个人,把整个工作完成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足。因为不足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是因为完成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如何评价相关责任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落实情况。这都是我们需要完善的问题,也是我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急需的。

还有各个事业单位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我国现阶段的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严格标准。大多数主体责任单位,都是以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来进行绩效的评级,整个过程缺乏科学性与客观性。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如果是以主观为评价标准,结果缺乏客观对比,会极大的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专项资金的管理,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因此我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浅薄的思想和认识。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与对策

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科学性

我认为要想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科学性,我们应该从有效规避和审查单位随意增加、虚报的支出名目,防止浪费专项资金和确保资金的安全。不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设置相应行业标准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其次,我们可以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并且涉及金额较大的收益性和操作性,成立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项资金预算小组,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实现动态监督

以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发达,我们难以实现动态监督。导致对专项资金缺乏有效并且有力的监督,只能事后弥补。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国家搭建的数据平台,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督,有效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滞后性。大数据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全程监控专项资金的流动情况,并且提高了专项资金的审计准确性,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从而提高了专项资金的安全性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并且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我认为我们的专项资金的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与完善。w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合理性科学性,应该以绩效评价个体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标,设计的指标与评价内容应该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面对不同社会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不同的项目性质,来设置不同的评级指标,这样我们可以对不同的专业项目做出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价。并且我认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修正与完善,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结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决定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的安全。所以我们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使预算绩效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加大专项资金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抓好专项资金源头流出管控,认真贯彻落中央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各项要求,积极而为、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管理向纵深发展,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旨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