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何加强党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
2020-03-04□文|胡雅
□ 文| 胡 雅
引言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随着社会进步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其要依靠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库等各种技术方法来实现。近些年,国内各党校开始融入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团队之中,这样既使档案资料管理更为高效,并且还充分突出了档案资料的价值,进而在无形之中推动了党校的长期发展。
党校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是档案事业数字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档案资料数字化属于信息化时代繁荣昌盛、发达的结果。于“十五”阶段,当前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被融入国家档案事业战略规划中,通过“十一五”、“十二五”阶段逐渐发展成熟,相关国标与规章制度纷纷出现,全国地区档案事业数字化建设获得了实质性进步。全国档案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作为档案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速党校档案管理数字化进度,不断提高电子档案保管质量,优化档案形成管理制度,属于党校档案保管中心当前及未来一定阶段首要任务,还是贯彻执行档案事业“十三五”计划纲要的实际行动。
是提高校务管理数字化的关键路径
档案管理和党校各项业务密切联系,科学标准高效的进行档案管理既能够突出档案部门的基本价值,并且事关党校合理化、现代化管理格局。档案资料数字化进程,直接关系着党校数字化建设脚步。
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涉及硬件设备与软件建设,而档案资料信息库、利用网络系统建设属于党校数字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是确保党校各部门利用互联网及时查询、相互沟通与传输反馈档案内容的重要环节,针对提高教学管理与科研活动效率,甚至党校管理质量迅速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是档案部门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表现
档案信息是学校关键的数据资源,档案保管部门肩负全校全部科室行政、教科研以及基建等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应用,为党校中心业务服务。目前党校教学任务繁重、干部成员来源广泛,知识聚集且层次繁琐,科研中心研究活动不断增多,档案资料需求量空前增加。创建档案资料信息库、查询网络等可以达到档案保管便捷、科学规范的目的,将有力加速常规教学动态管控,不断提高科研决策的速度与精确度,进一步促进档案部门职能从档案管理应用变为数据收集管理整体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党校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途径
1.加强对教学科研信息的采集力度。第一,党校内的档案管理者应当把教学会议、教学素材、科研成果、授课内容、客体调研和师生的研究报告详细采集起来,而且根据实况采取普遍采集、专门采集和定时采集相统一的方法;第二,档案管理者要精准掌握教学档案内容的产生规律,需在各个学期的开始与结束展开统一采集;第三,档案管理者要追踪并调研每个教育部门内有实用意义的数据资源,而且要特殊状况特别对待,然后及时提交核心的资料;第四,若在教学环节产生了较为关键的培训活动、会议讲座和来访视察等情况时,则档案管理者必须做好采集准备任务,保证全程追踪,由此更好保障档案资料的齐全性和真实性。
2.注重网络安全平台创建。现今,网络安全情况已经变成世界各国甚至各个领域均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档案资料是一种私密性很强且十分关键的信息内容,其自身就有大量涉密内容。所以,当党校在利用数字系统来处理档案资料时,就需要完全根据“管理一条线”的宗旨来处理。首先,要把所有牵扯党校业务和服务要求的内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其次,要根据同一标准进行集中规划、集中设计、集中建设与集中管理,由此保障档案一体化保密性。唯有如此,方可使党校档案资料获得全方位的维护,从而将之实用价值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党校内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持续更新保密方法,从本质上防止涉密内容泄露,而且针对已上传到网络端的档案资料及时备份。
创建高质量的档案资料数字管理平台
1.创建高质量的档案资源体制。纵观国内党校目前的档案管理情况来说,依旧有许多档案选择纸质载体,电子档案的普及率不高,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党校数字化资源十分缺乏。为了可以及早转变这种现状,党校内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及早把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处理,借助信息管理平台把不同种类的档案整合起来,既要体现党校本身特色,也要尽量符合党校教育和服务主体的要求,从本质上提升党校的市场竞争水平。
2.创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制。党校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为教科研、学员教育和领导决策带来优质服务,由此,档案管理应把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作为操作平台,基于现有条件优化党校档案资源库,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在线服务。
结束语
档案资料数字化发展属于一个长期的系统项目,要求在实践过程积极探索,归纳总结,逐步优化。各级党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基于数字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目标,集中应用各种资源,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开创法制化、数字化、社会化档案资料建设管理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