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的探索

2020-03-04薛瑞学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薛瑞学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科学化利用成效的重要监管机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的事务比较多,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需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等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创新审计模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风险防控成效,及时发现预算资金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审计科学化水平。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机制不健全、审计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成效。加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现状与完善措施研究,意义重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意义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过程预算审计监督的过程。预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很多的内容,需要对预算编制的原则、编制方法以及编制流程和预算调整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预算执行审计,需要对各项经费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合法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审计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审计监督工作开展的有序性。通过开展内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健全相关的组织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力量的补充,科学确定设计内容以及相关的指标,切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审计成效,更好地降低风险。通过实施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各个方面的情况来进行监督检查,便于查找相关的风险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及时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切实提高资金资源合法化利用水平。此外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也有助于更好地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统筹进行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灵活调整,不断优化资产管理结构,推动事业单位实现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层面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细致分析依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审计监督机制没有及时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度不够,整体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结合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等相关的政策加强研究分析,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的认识,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建设方面没有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以及工作的要求等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从而不利于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审计监督组织保障力度,审查内容不够全面

一方面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工作实施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没有从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关的保障体系,该项工作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来负责,他们承担较为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在预算执行审计等方面开展的积极性不足,专业素养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在审计内容方面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其发展目标等从预算编制、项目执行、决算编制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预算指标机制和相关的审计方式方法,审计内容不够完善,从而不利于及时发现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或风险。

审计成果利用不足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需要结合审计结果等注重强化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对形成的分析报告等利用不足,没有充分加强和业务工作的关联分析,没有及时推动审计结果向实际成果的转化,从而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基础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利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优化措施

为了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开展成效,切实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审计效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路径探索:

完善国家政策体系,强化基础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来组织实施,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进行不断完善,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形势的变化等围绕预算执行审计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基层结合实际制定特色化的针对性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组织管理,提高科学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组织开展水平,完善财务基础工作,确保有序开展。

优化审计评价指标

要围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对照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以及职能特点等建立配套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方面的违规违纪情况列入基础审计指标事项之一,同时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从内部机制建设、预算执行情况等全过程建立配套的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相关的考核评价方法,设定不同审计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标准等,从而形成综合性的预算执行审计评价指标数据库,提高审计的专业性。

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联网审计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要求不断研究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借助统计抽样调查技术等,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在样本的选择方面要体现随机性,同时又要把握科学性的选择,要进行总体样本的评估,并进行样本分类和分别抽样监测,扩大样本容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等以往情况全面纳入到每次的审计监督工作事项中予以重点审计,在统计抽样调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积极研究概率论以及相关因子量化、数据模型构建等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联网审计,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等建立财务关联信息化系统,在开展系统评估以及数据动态采集整理的基础上,实施审计全过程监控。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对相关的审计指标及推进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数据比对、逻辑检测等相关的技术方法,提升联网审计的动态性和全面性。当然联网审计工作需要做好基础准备工作,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相关的数据库体系,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规范要求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时更新,还需要对分析模型进行构建,针对审计的目标、内容以及重点等进行数据分析模式的设计和试运行,从而更好地提高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在公共财政体系指导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等对事业单位以及各个部门预算情况进行电子化管理,强化数据的横向纵向比对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提升审计的深度。

优化审计整改机制

预算执行审计,既需要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同时还需要针对审计结果等进行反馈,完善整改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预算有效科学合法执行。一方面要在审计整改环境方面予以探索,要深入排查审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理念转变,从单纯的处罚向着问责方向转变,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彼此联动和沟通,切实形成全社会系统化的舆论监督体系,完善审计整改联席会议体制、对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整改问责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加强责任落实,明确不同的权责和具体的工作要求,切实推动问题及时查处和有效整改。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审计闭环管理机制,在开展审计监督的同时,注重围绕审计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并监督整改,从构建长效机制的角度入手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整改问题和推动工作改善的完善闭环管理机制,更好地推动审计成果有效利用。

注重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职业化素养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很多的内容,应当明确各个环节或阶段的审计重点。在编制阶段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方面应重点审查编制预算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基本支出有无预算、超预算、年终清理结算等情况。决算编制应重点审查本级决算草案、所属单位决算草案、决算与预算差异等方面的情况。另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面应重点审查项目库相关情况、项目立项审批情况。在预决算执行方面应当重点审查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规范性,“三公”经费、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项目支出方面应重点加强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是否按照项目预算执行经费收支、是否存在超范围支出或公用经费挤占项目经费以及项目验收等方面的情况。围绕上述审计重点要结合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内容和指标的动态调整。同时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成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检查队伍,由财务人员、业务人员以及纪检监察人员等共同组成,围绕审计内容、指标以及相关的事项等全面实施监督,对审计队伍加强考核,将审计问题发现情况、整改情况以及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和审计人员的绩效相挂钩,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另外还要加强审计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警示教育等,借助专业的力量开展外部审计监督和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审计的客观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政策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等不断完善审计机制,强化指标体系建设和过程监控,注重审计结果的应用及整改监督,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审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