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4刘燕智
□ 文| 刘燕智
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体制中特有的组织团体,其运行方式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财税方式体制进行改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1.财务票据不规范。财务票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是财务票据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才能使其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才能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凭证。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中仍存在着财务票据不规范的现象,不合理的票据不仅会使财务管理效率低下,对单位整体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2.预算编制不准确。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体制中,预算编制工作通常都是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的,没有得到审计、管理等其他部门的配合,信息资源的有限以及人员的缺乏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之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难免会有错误数据的产生,大幅降低了财务工作整体的准确性。
3.财政税收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财政税收管理难度逐渐增强,对新时期财税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导致理论知识和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实时更新,传统落后的工作手段依然在延续,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4.监督管理部门职能不强。一些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工作不够重视,对其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不论是监管的方式还是监管的力度都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财税管理中出现巨大漏洞。若事业单位中的监管部门职能不强,会导致外部客观的监督评价机制缺失,使一些财税风险不能被及时发现,严重影响到财政税收的准确性。
解决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在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想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要加强对财务票据的管理工作。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进行加强,能充分细化和明确自身职责,解决影响票据规范的根本问题。还要提高单位全员对票据的重视程度,端正会计人员在财税工作中的态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处理一些票务问题时,要结合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工作方式更加合理有效,从而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
2.对预算编制制度进行完善。事业单位在实际预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和方向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处理预算偏差问题时,应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小预算和实际之间的差异。例如,税法和事业单位对项目拨款收入的确认是有区别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很难对周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的项目价款进行结算,根据事业项目支出和收入的配比,将本年度对项目成本的实际支出,扣除财政补贴中应当冲减的部分,再加上这期间事业项目的收入则为当年项目事业的总体收入。这样会导致项目实际拨款和单位会计确认的项目收入之间产生差异,特别是当实际拨款远低于成本支出时,对于经费超支的部分,从税务理论角度上明显是不能被扣除的。但这种情况对于事业单位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来说,明显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科研事业单位担负着研究重点项目的重任,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其科研项目的研究,这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准确的预算出需要投入的成本,因此,事业单位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超支金额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扣除。
3.加强对财税人员的培训。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聘用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扩充财务队伍,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风气、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要对现有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实现财务人员对财务税收政策的全面掌握和实时更新,从而提升工作能力。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重视对税收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对财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道德观,以良好的职业修养认真做好财税工作。
4.加强监督管理质量。在财务税收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要通过设立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质量、公布纳税信息等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完善,使监管成为财务管理中的常态,实现对财税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体系,并将监管职能充分发挥,以杜绝贪腐现象的出现,保证税收工作的公平公正。
结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税收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事业单位在财税问题上更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票务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积极学习更新相关政策,提高全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使财政税收工作逐渐规范化,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