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油田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04潘文启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潘文启

终身学习理念的内涵

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的一生发展。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生存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将终身教育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的目标,通过立法等措施,推动本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认为生活本身即是不断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得个别人处于急剧变迁的社会中,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潜能发展和自我的实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是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名言。并已经被迅速发展的事实所证实,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终身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才能搞好学习?搞好培训?搞好创新?中国有条古训,叫做“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行成于思,就是要善于思考,要能看出存在的问题,搞科学研究,首先要能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正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知识无限,精力有限,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对于油田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抓好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满足油田发展的需要呢?笔者认为,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抓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多人习惯于全日制学校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在职、业余、自主学习的方式。终身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学习,主动式学习,自发的学习激情。迫于岗位需要,生活就业需要,生存需要或仕途需要而针对性地学习,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需求。

2.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工学矛盾的处理需量体裁衣,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求员工把工作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善于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的过程当作学习的过程,这样干工作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动力。

3.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学习技巧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最大程度地缓解工作、学习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计划好自己的时间,每一天、每一个月的时间是固定的,但对个人来说却是有弹性。如果能够事先计划好,学习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4.倡导相互学习交流,改进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社会分工不同,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不同等等原因,导致我们生活群体中,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掌握着别人可能没有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能够捕捉各种学习机会,做到随时增进自身的知识。

终身学习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时时处处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把员工成长成才作为队伍素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员工学习和培训的平台,并教育引导员工把学习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不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2)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倡导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结合油田技术监测业务发展的需求,鼓励员工考取国家注册计量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无损检测等资格证,把学习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建立“中心有拉力,部门有推力,自身有动力”的机制,做到工作学习两促进、两提高。(3)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员工素质建设。一是走出去送外培训。积极参加国家、集团公司和陕甘宁三省(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局和各专业协会举办的培训班、研讨会,主动争取政策,扩大培训面,深化培训内涵。二是在内部培训上下功夫。切实抓实每年春季全员培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法律、安全、礼仪、监督、检验、宣传报道等20多位专家和知名学者授课,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讲课,通过集中授课与交流讨论的形式增强了培训实效。(4)注重人才培养,素质建设成效初显。通过一系列的员工素质提升措施,中心员工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近三年,有129篇论文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中心组织发布论文150多篇,联合研制国内首创的多台质检检定设备,完成了企业标准《低渗透油田节能产品效果评定方法》等的研究编写;组织编写了《低渗透油田压力容器类设备操作安全技术》、《低渗透气田压力容器类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油田压力管道操作安全技术》、《油田井下作业操作安全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答200例》等8部专业书籍;通过团队学习、质疑论证、共享学习成果,促进了全体员工个体知识改善,形成以合作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进行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团队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