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和产业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0-03-04陈潍燕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陈潍燕

理论概述

投资的内涵与意义

根据现代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等要素。投资是资本积累的重要形式,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其中,民间投资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技术革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由粗犷式向集约式转变。国有投资以政府为主导,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类型进行项目投资,避免投资活动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外商投资是吸收和利用国外资本的重要形式,外部投资不仅来自于世界各国,还来自于港、澳、台等地区。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各类资本要素流动更加活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内涵与意义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形式的综合体现。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优化管理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加高级的产业结构。例如,我国高铁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在行驶速度、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铁路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国家要由最初的要素驱动转变为资本和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更新换代,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国民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国有经济中心从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进行转移,由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形式的创新与进步。

投资产业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国内资金投资与国外资金投资的目标和出发点存在的差异,因此投资效果也不相同。从投资目的来看,国外投资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国内投资除了需要获取经济效益之外,还需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资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投资驱动的阶段,想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对各类资本进行有效管理。

从理论角度来看,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首先,投资能够刺激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在资本的驱动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三大产业的金融发展。同时,投资也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引起地区产业结构失调,导致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失衡。产业结构影响是产业部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体系中,某一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通过影响供需结构可能会引发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等问题。从长期效益来看,投资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短期效益来看,投资增长也会对产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

产业结构、投资与经济增长处于动态均衡的关系,国内投资会影响产业结构,进而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国外投资和产业合理程度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影响较小。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负面影响相对较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是地方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性较高,需要采取适当的投资政策,防止投资过度,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

加强投资管理,完善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投资管理的措施

1.完善投资环境。为了发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首先我国要积极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要按照WTO多边规则出台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外资的内销比例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国内采购的优先原则,建立与国内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活动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围绕汇率、利率进行国际贸易调整,保证金融服务体系、外贸行业协调机制、贸易保险制度适应当前的国际化经济发展需求。同时,我国要利用多边框架下能够享受的自主政策,巩固有效的经济安全体系。在实施关税减让、取消外商投资比例限制的过程中,缩小关税率与名义关税率的差距,努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公平有序的投资竞争环境,从而更好的利用外商资本,推动我国开放和市场化进程。

2.创新引资模式。目前,引资制度与方式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引资经验,但是面对当前的国际资本流通形势,还需要进一步创新。首先,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减少服务贸易领域的限制,对金融、商业、旅游、法律服务等行业逐步开放,要在产权和财产保护金融担保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规范非国有经济的市场行为,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同时,要更新招商引资的内容,逐步取消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商信贷的相关限制,给予外商更大的信贷业务范围与发展空间,提高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只有向投资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内容,才能够吸引好的投资项目,满足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完善地方产业结构的措施

1.调整农业发展基础。首先,要完善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深入分析农业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财政投资、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贷款税费减免、资金风险补偿等方式,对现代农业进行资金支持。地方可以在银行兼债券市场发行专项金融债券,鼓励农业综合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和集中程度,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要积极探索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在未来阶段将农产品价格与财政补贴价格脱钩,加强农产品的储备管理与进出口调节,保证市场的供应稳定。另外,要建立相关利益的代偿机制,实施穿透式拨付,解决中间资金滞留等问题。加快制定基本农田利益补偿方法,通过转移支付、区域合作等方式进行完善的补偿管理措施,减轻地方关于涉农利益补偿的财政负担。

2.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复杂的特点,在优化地方产业结构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市场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引导和服务,综合运用各类政策,促进各部门相互配合,将支持重点调整为建设产业创新平台,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地方财政要建设区域性产业创新基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新动能等领域,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产业需求和供给端的财政支持。在市场需求端,通过政府采购鼓励国内用户的消费行为,运用财政补贴和以奖代补等形式,解决新兴战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要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推广,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推动规模化的产业开发。另外,要加强对供给端的财政支持,加大财政补贴资金投入,采取公开竞标方式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难题。在企业发展平稳阶段,要逐步减少财政补贴,避免新兴企业对财政的过度依赖程度。

3.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问题有重要意义,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技术服务、制造业物流服务、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为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放宽资本的准入要求,建立现代化服务业公共技术平台,对各类现代服务产业给予一系列的帮扶支持。例如,对于制造业物流服务领域,地方财政可以建设产业园物流中心,完善基础设施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地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创新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在风险投资基金模式下,对初创型的现代服务企业起到“孵化器”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股权回收手段,实现资金的市场化退出。

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完善投资管理模式,实现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有效配合,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要加大对新型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