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社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浅析
2020-03-04□文|陆华
□ 文| 陆 华
基层人社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分析
虽然基层人社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基层人社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总结起来,具体问题如下:
1.人才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目前基层人社部门所采用的人才管理模式不够先进,不能完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才信息管理,导致人才信息的全面性及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在技能培训上就会存在专业性不足的情况,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2.人才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基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在线学习及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人才培训。但从实际成效看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类人才年龄、专业素质、能力、工作性质参差不齐,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训,即使进行集中培训,很多培训内容与学员的工作实际脱节,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3.涉及部门多,管理难度大。基层人社部门需要与各部门进行工作沟通交流,利用这些部门提供的资料对人才的从业方向进行预测,从而保证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但是这一过程涉及到的部门数量较多,无法准确全面地获取人事信息,也就无法为人事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影响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资金不足,难以有效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基层人社部门承担着地方人才引进、培训、评价、保障等多项职能。这些职能的发挥,必须要充足的资金做保证,但是由于基层人社部门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落实及人才培训所需要资金的需求。
基层人社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
1.构建信息化平台,实行人性化管理。随着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要求基层人社部门对传统的工作观念进行转变,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更多表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且能够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基层人社部门对地方人才的了解,确保地方人才能够得到合理安排。其次,基层人社部门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地方人才的信息进行管理,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人才支撑。在进行人事管理时,需要对社会劳动关系保障制度进行完善,以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需要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结合符合培养需求的人才培训基地,将产学研一体化全面落实,通过输入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2.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发挥员工创造力。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视性,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使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所知所学,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只有保证人力资源培训的力度,才能够发挥人才的价值,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其次,要将基层人社部门员工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强化技能人员的就业水平,以就业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对实践培训基地进行合理选择,以合理的方法促进人员就业,提高政府方面的支持力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得以提升。
3.指导人才管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招聘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地方的人才信息和企业的用人信息进行搜集,并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全新的思路突破企业在用工方面存在的难题,使企业的创造力得以有效增强。其次,在进行人事信息的搜集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人事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使其能够具备更高的参考价值,实现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对信息质量进行提升,确保人事管理的准确性及全面性,使地方的经济发展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4.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争取财政预算内投资,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加强本土人才培育,继续加强技能型人才、事业单位人员、基层人才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使引才政策更加科学完备,应增加人才储备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根据需求重点或围绕地方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对接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等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着力落实各项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人社部门工作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发挥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建立信息化平台、实行人性化管理,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发挥员工创造力,指导人才管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通诺各种措施提高基层人社部门的工作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