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交通一体化研究

2020-03-04谢书红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谢书红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让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城乡交通一体化,就是改变城市原有混乱的交通模式,把多种交通工具、车辆运行线路、交通运营模式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把这些要素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全面建设和管理城乡交通,最终让城乡道路畅通无阻,让城乡交通能够更加科学、稳步、协调的向前发展,让城乡居民的出行不受地域的限制。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程度决定着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力度。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已经不可阻挡。

我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现存问题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及密度的不足

早期规划的交通网络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需求,城乡公路使用功能不明确,有的支路系统不能够充分利用。特别是民居和商业性建筑的开发,直接影响了交通性主干道的功能;受各种情况干扰,次干路的通行能力效率低下,达不到疏散局部交通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主干道的压力。另外,城乡结合的地方路网的密度比较低,不能兼顾城市内外道路交通的易达性和畅通性,也更加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理顺,但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远不只有这些,至少还应包括综合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的上下对接与延伸。而在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未完全建立或真正形成之前,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交流、沟通、协调、监督、评估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这些方面,目前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瓶颈和加大工作力度。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加强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必须以顺畅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为保障,同时有高效的立体交通系统与之衔接,必须建设大容量交通配套设施与长途客运站相配套。对于乡镇中的低等级路面,要进行改建并完善相应的道路设施,力求城乡道路衔接的顺畅,与此同时加强道路的后期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对于出现破损的道路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交通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克服不切实际、不具条件盲且推进等现象。在条件不具备或条件不成熟时,应将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合理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能和合理分工上。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应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管理。从目前工作重点来看,主要应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工作协调及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向县级及其以下延伸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

由于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城乡道路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将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以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

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

为方便公众外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提升城市形象,建议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各大客运站票务联网,同时在市内城区建立中转网络,让顾客就近乘车。市民在任何中转站买票,中转网络定时快速将顾客送到各大客运站。

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

把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先导,优先发展城乡公交,积极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镇街的政策扶持,及时新增公交线路,解决好群众出行乘车需求。提高城市公交运营和服务水平,增加新能源汽车,打通城市公交微循环,针对不同的路况和人群,开通定制公交和微循环公交,建立起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交网络。

进一步改革财政投入机制

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对新增和更新车辆、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及时拨付到位;科学划分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范围,建立公共财政补贴下的公共交通运营机制,保证城市公交健康有序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构建城乡交通一体化体系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从而有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使乡村得到振兴,进一步实现共同营造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