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客再宿意愿视角的民宿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0-03-04何晨明尤诗雨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何晨明 尤诗雨

引言

“每一间民宿都孕育着一个新的机会,每一家民宿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民宿经济在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已逐渐成长为乡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由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与生态人居环境融合而成的一类业态。随着旅游业的日益高质量发展,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求,旅游目的地需更加注重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业态的开发与挖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民宿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早期的民宿提供给游客的是最基本的住宿功能,然而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产业的激烈竞争,民宿产品已越来越多样化,它甚至超越了其住宿功能而扮演着旅游吸引力的角色。据国家旅游局的游客调查统计显示,无论国内还是入境游客,选择民宿作为其入住方式的比例在逐年提高。随着乡村度假、生活品质和旅游内涵的不断提升,旅游形态趋向多元化、深度化、精致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游客开始注重旅游的内涵及文化,其中住宿体验已成为旅游品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宿也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然而在法律不健全、准入门槛比较低以及日益庞大的民宿市场背后,是良莠不齐的同质化产品、缺乏规范的服务、混乱的市场报价和五花八门的营销方式,当今的民宿经营业,究竟该何去何从?

概念明晰与背景概述

“民宿”源于日本的Minshuku,与英国的BedandBreakfast意思较为相近。对于大陆而言,民宿或是农家乐是参照日本民宿而来。就民宿同旅馆来说,二者最为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充分利用周围相关资源,能否更加贴近游客喜好,能否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也就是说,民宿不仅仅单纯地包含有住宿这一性能,民宿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生态、产业等资源也成为民宿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有学者依据这一特性提出民宿旅游地的概念。

民宿群聚发展的特性会在游客心中留下特有的民宿意象,并进一步影响该旅游地意象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意图。

民宿的定义

民宿刚刚出现在人们视野之时,主要是一个为游客提供休憩的住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于旅游业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民宿市场不断丰富,个性独特、类型多样的民宿不断增多。就家庭民宿而言,其不仅具有价格实惠的特点,而且可同时满足游客住宿以及旅游体验的需求,表现在文化探求和交流、有归属感等方面。笔综合以上概念,民宿除提供住宿的功能外,还包括主人提供的特色餐饮以及在与民宿主人的接触中所感受到的家庭氛围,包括民宿经营者安排的当地特色民宿体验活动,甚至包括民宿游客在住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所以民宿是住客与民宿所在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现状、产业发展等众多因素的结合。

国内民宿的发展现状

民宿这一类型的住宿,同标准化的住宿模式有所区别,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的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我国大陆而言,民宿经济发展较晚,直至目前依旧未形成标准化体系。大陆的民宿与台湾以及日本民宿有一些相近的地方。日本民宿是整个亚洲民宿的始祖,发展历程悠远且有着个性化的色彩,而台湾民宿也因为其特色的民宿设施、热心的服务得到住宿者的认可。内地民宿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迅速发展,高中低档次并进。这些年来,酒店行业的客源市场越来越细分,低星级的酒店市场正逐步被民宿抢占。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民宿市场的发展及民宿市场的管理规范。民宿的数量规模在增大,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发展模式趋向多元化,老牌民宿进行转型升级,逐步强调卫生意识、服务意识,新晋民宿进行统一规划,与当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带着情怀直奔市场,民宿市场承载着巨大发展潜力。

吸引游客再宿的民宿满意度提升的经营建议

注重打造个性化、主题化、多元化的民宿

在旅游业态日益发展的当今,随着多元的旅游模式逐渐覆盖传统的、单一的旅游模式,游客对于旅游中个人体验到的旅游业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渴望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更加独特、新颖的服务。游客在离开了快节奏而喧闹的都市之后,选择乡村周边的民宿,想真正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真切体验当地风俗习惯,乡村旅游中的民宿,承载的地方特色,会带给游客全新的体验。民宿的特色是其吸引力,同时也是其生存之本。民宿经营者在民宿的建筑设计、外观布置及内在装饰上都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人文资源属性,创造出不同于传统住宿模式的旅游住宿产品。

注重民宿品牌的塑造,增强品牌效应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大多数民宿经营者而言,特别是在其从事民宿行业的初期,发展民宿只是单一的考虑到游客的住宿需要,而不注重品质化的建设与塑造,缺乏对于民宿行业的正确认知,进行这一行业的投入时未经过系统的考察、学习,对于民宿的设计、宣传推广等能力严重欠缺,民宿产品的促销意识不强,造成市场知名度低、产品辐射力弱、客源市场有限等不足。旅游民宿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产品内涵,进而形成自己的品牌。民宿产品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品牌的建立,通过不同渠道的推广及口碑传播,维持良好的产品形象。通过旅游民宿的品牌效应,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注重民宿文化的培养,强调旅游民宿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著名旅游学家张广瑞说:民宿接待的乡村旅游者对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民宿之所以能够留住客人,除了品质作为支撑,它们的情调、文化氛围就显得尤其重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情文化是特色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民宿的硬件品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游客对文化内涵、文化交流的需求更加凸显。民宿游客住进民宿,实现了从城市文化向农耕文化的倾斜。单一强调硬件条件的民宿开发建设,必然造成市场上同质民宿产品的过剩,只有融入当地文化的民宿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注重不断拓展民宿服务类型,提升民宿服务水平

考量一个民宿的服务品质的高与低,应重点考虑其在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就硬件设施而言,作为一名民宿经营者,其必须考虑建筑风格、配套服务设施以及装修风格等内容能够迎合客人的相关住宿需要,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其特色化,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提供家居功能的服务,比如厨房、卫生间、晾衣台的设置,突出家庭氛围,真正让游客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软件方面,民宿服务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吸引游客再宿的核心。民宿经营者首先应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学习专业化的服务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民宿经营者可以为游客设计当地的旅游路线,提供旅游攻略,甚至可以参与游客的行程,与游客互动,把游客当作自己的朋好友,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梦想,让游客在民宿住宿的过程中融入当地的人文气息之中,体验到人性化的服务,把游客当作家庭成员,使其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

总结语

本文在对相关旅游民宿文献进行研读探讨的基础上,随机对当地民宿游客进行面谈和问卷调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影响游客住宿民宿的人口特征因素及相关性因素,以此为基,提出民宿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打造个性化、主题化、多元化的民宿,应注重民宿品牌的塑造,增强品牌效应,在发展旅游民宿过程中同当地文化的融合,同时应注重不断拓展民宿服务类型,提升民宿服务水平。